第二篇 氣吞萬裏 第二章 中原 第十二節 九江

九江府。除了城頭上的旗幟懸掛的是有些刺眼的三足青鳥旗以及士兵們的裝束與原來的帝國軍隊裝束有些不大一樣外,似乎已經沒有人感覺得出來這裏還是太平軍控制的地盤,一切都很原來沒有多少改變,除了極少數自己覺得心虛逃走後不敢歸來的豪族,整個九江府沒有什麽太大變化。

糧食市場依然那麽興旺,整船整船的小麥、大麥、玉米一樣自由的西上東下,商人們依然熱衷於討價還價,連當初囤積糧食的少數商人們都後悔自己為何沒有看清形勢。可是誰能夠想到這個控制這整個九江府的青年將軍會有如此膽魄,竟然讓整個九江府的地方官員全部留任,除了極少數自己覺得底氣不壯的官員自動辭職外,整個城守府下面的官員們幾乎無一例外的重新幹上了自己的本行。

不過所有官員都牢牢的記得那位青年將軍在一幹官員們重新上任之前所說的話,以前的事,既往不咎,今後的事卻需要以理辦理,若有徇私和貪墨者,無論情節輕重一律斬立決。可是言猶在耳,就有人欺他不懂理財事務,僅僅因為三百金幣落得個身首異處。至此,再無人敢於輕視這位青年將軍的殺人決心,尤其是一幹以官俸為生的普通官員,自然是躡手躡腳,生怕不小心觸犯規矩,惹來殺身之禍。不少家中有些資產的官員索性主動辭官,對方也不挽留,徑直從那原來一幹官員中選取小心辦事者升任,倒也輕車熟路,與往常無異。

倒是各地商人們覺得這九江府無甚大變,紛紛重新聚攏來重操舊業,昔日的繁盛景象逐漸恢復,尤其是糧食交易的再現往日榮光,喧鬧的碼頭絲毫感受不到戰火的威脅。商人們要賺錢,農夫們需要把多余的糧食換成其他生活必需品,碼頭工人們許亞幹活兒才能養活一家人,這一切並不會因為換了城市換了主人就會改變。

不過作為九江府的臨時主人,成大猷卻知道眼前這一切不過是鏡中月水中花,稍有風吹草動,表面繁華的情形立時可以化為灰燼。無論是北面的太平軍還是其他三面的帝國大軍,單論實力都遠遠超出了他所掌握的幾萬軍隊,雙方都在以一種奇怪的心態關注著這裏,但也許就是這種極為微妙的平衡卻讓九江府的和平一直維持了下來,不過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種脆弱的平衡究竟能維持多久。

漫步潯江碼頭,成大猷看著眼前繁忙的景象,駐足不前。這裏距離潯江和雅江交匯處已是不遠,也是九江著名的三大碼頭之一,大批的糧食在這裏裝船起運,沿著潯江北上可以直入河間,而順水南下進入雅江,沿江而下可以到達江南諸府。逆雅江西進則可到達黃岡、錦城直至漢中盆地。良好的水運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九江成為帝國僅次於金陵的內河第二大港口,而每年從九江府裝船外運的糧食更是與金陵碼頭運輸量不相上下。

一排排大型貨船整齊的排列在碼頭邊等待著碼頭工人們裝貨,青條石建成的碼頭格外結實耐用,時間的洗刷已經讓碼頭留下了歷史的印痕,這是一座有些歷史的糧食專用碼頭。商人們坐在碼頭外沿的涼棚裏,喝著茶,叼著煙袋,間或走出來選上一兩包,用準備好的插簽刺入麻包,檢查一下濕度和有無摻沙。倉庫的管事們則吆喝著組織工人們將倉庫裏的糧食用小車推出,工人們呐喊著頂著烈日賣力的來回奔行,每送出一車便可一在一旁監工處得到一支竹簽,然後沿著顫悠悠的跳板送上貨船,貨船上早有工人們候著將一包包超過一石的麻包輕巧熟練的放進貨艙,一切過程猶如行雲流水,分外順暢。

江面上不時有插著三組青鳥旗的小艇來回巡邏,雖然在潯江和雅江上遊自己都已經布置了嚴密的觀察哨,但為了防止意外,成大猷還是組建了一支規模不大的水上巡邏隊,負責檢查水面來往船只有無夾帶可疑人員和違禁物資。不過成大猷也知道,假如帝國大軍真要有心收復九江,憑借自己現有的力量,恐怕很難堅守得住,尤其是在帝國水軍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

寬闊平坦的水面上來往船只川流不息,碼頭上船進船出,收帆升帆,搖櫓劃漿,水手們忙碌著靠岸離岸,抱臂冷冷注視著江面,成大猷的腦海中卻還在思考著自己究竟該何去何從。

自從占據九江以來,成大猷發現自己的想法就發生了一些變化,太平教的那一套離他越來越遠,他也越來越無法忍受那些什麽也不懂卻又喜歡指手畫腳的家夥,所以他大膽的在文相府命令下達之前就擅自決定了將原來的城守府下面官員全部留任,除了極少數自認無法勝任者,他全盤接受了上一任城守留下的所有官員們。除開官員們,逃走的城守也給他留下了一份豐厚的遺產,充足的糧食儲備,充裕的資金來源,讓他一下子覺得自己完全有了和北面安原那邊討價還價的資本。他甚至有一種沖動的欲望,想要大聲的對那些鼠目寸光的家夥們大吼一聲:“從今以後,大家各走各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