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彼其娘之……

又比如清朝的時候,漢人想要成為旗人,則是必須“擡旗”,這個典故大概可以從鋪天蓋地的清宮戲裏面得知,那也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事情,當時被“擡旗”的人,也會將其視為極大的榮耀,便是從奴才變成了主子……

所以,崔時節這一支硐族人成為漢人,必然也是經過了這麽一個“恩賞”的過程,雖然時間的跨度可能達到了數百年,但是一定在府縣志上也是有跡可尋的大事!!

縱然這期間曾經歷了大衛朝分析崩潰的亂世,文化典籍在兵火當中損失極大,可像是房康郡這種中原的邊角地帶,反而應該是被摧殘蹂躪得較輕的地區。所以林封謹很有信心找到數百年前留下來的蛛絲馬跡。

尤其他此時還是在天常書院當中,這裏的藏書之豐富,估計便是州郡當中也是遠遠不如的吧。

※※※

於是接下來的好幾天,林封謹雖然是身處閑言蜚語的漩渦當中,卻是頗有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模樣,頻繁的在講堂和圖書館裏面往返,旁人說什麽,只當放屁。

這樣一來,還真的讓人覺得幹瞪眼,拿他真是老鼠拉龜無處下口。因為要打擊一個人,最好的就是針對他最在乎的東西,這些書生講究的都是君子絕交不出惡語,頂多就把席子割一條縫隙都是很嚴重的事情了。

書生就算是要在強烈的憤慨下想要來一句國罵,都是得文言文話的“彼其娘之”,這樣對林封謹有什麽殺傷力?

再說林封謹吃飯也不去飯堂,自然有家人送來大魚大肉,住自然回自己的大宅子消受錦緞厚被,更不會和人去擠大通鋪,旁人想要陰他又有什麽機會,難道是在學堂裏面嗎?

此時便必須要感謝天常書院的山長申到了,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為書院收集書籍,在第七天的時候,林封謹終於從一冊四十七年前的詩文集《攬霞園詩會》當中,找到了一條相關的線索。

這個文集《攬霞園詩會》可以說是一群附庸風雅的老頭子在相互唱和的作品,其中幾乎全部都是平庸之作。看上去也不知多久沒人看了,拿出來都是灰塵混合紙屑紛紛而落。

林封謹好容易耐住了性子,終於在一首詩裏面看到這樣的句子: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崔將軍!

這個文集便是當地的一群老頭子所辦,這幫人當中,官職最大的也就是做到了一個縣的吏目而已,在這首詩裏面用了一個“崔將軍”的典故,便是要在場的大部分人都看得懂,否則的話,豈不是對牛彈琴?

那麽,這崔將軍對這些學問做得一塌糊塗的老頭子來說,這就應該是鼎鼎有名的人物,就仿佛我們現在一說周天王,肯定第一印象就是周傑倫,不是周星馳/周傳雄/周華健/周渝民等周某某……

可是林封謹之前就查遍了史料,歷朝歷代能夠十分著名,流傳青史的崔將軍,還真的是沒有!只有李廣李將軍,狄青狄將軍!

那就只有一個推論可以成立,這位崔將軍便應該是本地人,或者長期在本地呆過,所以只是在一個地方有名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但是在全國範圍內就寥寥了。

這就類似於四川的諧星劉德一,沈伐,李伯清之類的,在四川內的名氣極大,只是放在了全國就是名聲不顯。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一共出現了狀元幾百名,但去成都市新都區一說狀元公,便必然是當地的才子,明代楊升庵。

“哼哼,崔將軍……崔家莊!還有崔時節在每次祭祖的時候,都會將一個雕像放在祖宗牌位之上!”林封謹很輕易地就將這幾條線索給串聯了起來。

他拿到了線索以後,滿意的點了點頭,重新將這本已經破破爛爛的歸還回了書架上,就在即將離開的時候,忽然怔了怔,又深深的回頭望了望書架,若有所思。

※※※

林封謹接下來便針對“崔將軍”開始進行調查,很快的,此人的生平就漸漸的浮現。

此人叫做崔抗,原名叫做納瑪林松,便是蒼桂縣本地的人,雖然是硐人的身份卻是難得的秀才,也算得上是極有才華的了。

當年一場大旱席卷了整個南方,加上又是蝗災接踵而至,可以說是荼毒人間,加上還遇到了貪官汙吏吞沒救災的糧食,便有一個叫做達波的少數民族首領揭竿而起,裹挾災民迅速的席卷了開來,恰如燎原之火,瞬間就席卷了整個房康郡。

大衛朝當時也是吏治腐敗,派遣出來了數支軍馬也被打敗。就在整個時候,本來是在外地應試的崔抗聽說家鄉遭受荼毒,很多寨子都被叛亂席卷屠戮,憤然投筆從戎,最終依靠他的名氣號召硐人,成功平息了這一場“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