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天鈞 第206章 分封藩國(第2/4頁)

更不要說徐崢一人就足以百萬蠻武了。

天道宗僅金曦峰一脈,後續還能抽取十余真君巨頭、數千弟子,加強雪龍山的防禦。

而天道宗對北部荒原的影響極其深厚,徐崢在雪龍山現身的那一天,諸族就有三十余天人境蠻武、蠻修率部趕來投奔,參與禦魔之事。

這些蠻武、蠻修才是北部荒原諸以百億人族真正的精銳力量,此前熹武帝與陳尋還是沒有聲望召集的。

北部荒原的面積是永明島的百倍,數以百億的蠻荒部族,潛力也是永明倍的百倍,但此時唯有天道宗才有可能將北部荒原人族的潛力挖掘出來。

徐崢接下來安排姜蜀、季常到雪龍山西麓的伏牛嶺立國,收編大鴻等族,後續聚攏有可能東移的姜氏殘族勢力,加強雪龍山西麓的防禦,也沒有人會提出異議。

伏牛嶺縱橫三萬裏,是雪龍山西麓最主要的支脈山系,面積大約是此前劃定永明郡國的三十余倍。

原先棲息於伏牛嶺的大鴻氏,族內擁有兩名真君巨頭、百萬蠻武;附庸部族大小千余、共治蠻荒族眾近三億。

此時在血海魔劫的威脅下,大鴻氏選擇投附姜蜀,共建永明帝朝,也沒有人會覺得有任何的異常。

雪龍山南麓,以雷雲島、齊雲島為兩大突破部。

雷雲島有天地雷霆玄陣,有松鶴真君、苦庵真君、青龍老人(老夔),後續飛熊道人將率齊雲宗及王青長、趙道臨、天音夫人等,移駐雷雲島、狼牙半島等地,而齊雲島後續則將天道宗六大真君巨頭率萬余弟子進駐。

雪龍山西麓,將由季常、徐至龍與宵宇道人、顧長舟率麒麟宗弟子助姜蜀收編大鴻氏百萬蠻武,建立永明帝朝;同時出身天道宗、勢力也主要在雲荒嶺以南的孟氏,將由族主、修得涅盤第三境的孟庭,率千余精銳子弟進駐伏牛嶺,協守雪龍山西麓。

徐崢則將留在澹州城,與熹武帝坐鎮中樞。

陳尋肩上的擔子,就陡然輕松下來,諸多事商議完畢,就先趕回雷雲島。

後續雷雲島所負責的防線,包括狼牙半島兩翼,往東到烏江,總計都不到一萬五千裏;再往東就是策應齊雲島,往西則是策應伏牛嶺。

即使將來還要面臨血腥戰事,但陳尋此時也不需要提心吊膽的睡不著覺了。

※※※

“徐崢老魔也真是好算計啊,孟氏助姜蜀收編大鴻氏,孟氏子弟也將順理成章的融入永明帝朝,主持軍政諸事,加上他兒子也在伏牛嶺——伏牛嶺永明帝朝的控制權,實際也就落入徐崢老魔的手裏,姜蜀圖有帝君之名而已……”

常曦也是在陳尋返回雷雲島之後,召集眾人密議此事,才知道徐崢竟然也是出身羿族殘裔,甚至在羿族殘裔裏有著遠高過老夔、常暨都不及的地位。

常曦自然能想到成功抵禦血海魔劫之後,徐崢把控永明帝朝的局面,不會對陳尋有利。

“那也等熬過此劫再說吧。”陳尋微微一嘆,說道,“要是天道宗弟子不大舉南下增援,我們怎麽守雪龍山?”

“熹武帝就沒有意見?”趙承恩問道。

雖然雷雲島猶奉姜熹武為帝君,但梧山眾人心目的領袖,永遠是陳尋。

趙承恩擔心熹武帝心存怨念,會誘發不必要的矛盾。

這次將直接由天道宗對姜蜀及永明帝朝進行冊封,這也就意味著,跟此前的計劃完全不一樣,永明帝朝不再是澹州的屬國;而姜蜀在名義上,與熹武帝是平起平坐的。

對此,陳尋心裏略有愧疚。

紀烈此時輕聲嘆道:“血海魔劫當前,熹武帝也應會先求能生存下來;再者,就算沒有血海魔劫,天道宗也絕不可能容忍勢力範圍之內,有一個能與天道宗分庭抗禮的強大帝朝崛起。”

趙承恩點點頭,心想紀烈所說也是。

倘若熹武帝本身就有涅盤上三境的修為,或許還會有很強的野心,但他此時才修得涅盤第二境,天道宗修為境界比他高的,沒有一百也有八十,短時間內他應該不會對代表天道宗的徐崢,有太大的意見。

陳尋又對趙承恩、紀烈說道:“我雖然沒有言及羿族之事,但就永明帝朝有可能會吸納姜氏殘族後實力繼續膨脹一事,提醒熹武帝。熹武帝倒也沒有說什麽,但他在雪龍山分立藩國的想法不會因此而中斷……”

陳尋召集到夔龍峽地宮裏議事的紀烈、趙承恩、赤松子、蘇守思、左青木、胡太炎、宗崖等人,無不諳習世務,知道熹武帝明面上不會對徐崢有什麽意見,但此時在雪龍山分立藩國,加強防務之余,也是防備徐崢後續會從雪龍山挖走更多的地盤。

此時澹州分封藩國,藩國下面分封郡候、城主,將澹州的統治體系建立起來,除非日後徐崢撕破臉,不然也不可能再侵吞澹州一城一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