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天鈞 第003章 封邑之苦(第2/3頁)

諸宗聯軍進剿黑陰嶺魔族一事,陳尋相信阻力還在於想蠶食西北域、北域的神將宗裔,而就熹武帝本身而言,應許是更期待雲洲形勢穩固,不發生什麽大的變故,才有助他在天鈞境開疆拓土。

當然,陳尋與慶王在湖心小亭坐下,開疆拓土之事是繞不過的話題。

“說到開疆拓土一事,父皇倒是期待諸宗都能進澹州多建行館道院,要是梧山與六宗有意,可以與神將宗裔一樣,在雪龍山封地建城。”慶王姜瀾說道。

陳尋點點頭,說道:“我等在雲洲,奉姜氏乃天人共主;到天鈞境,自然也是唯姜氏馬首是瞻。不過,天鈞境乃大千世界,隨便拎一兩個部族出來,實力都要比雲洲的頂尖宗門強盛,對天鈞境情況不明,也是諸大宗門不敢輕舉妄動的主要原因。”

“澹州名義上控制著雪龍山北麓萬裏疆域,但實際有效控制的區域還極為有限,關鍵還是缺人。”慶王姜瀾坦誠相告,“就算是外圍還有三五十小部族降服姜氏,但非我族類,心思或隨時都生出變化。父皇左思右想,還是從雲洲移宗遷族、進行分封的策略可用;我這次被召見,也是商議這事。”

陳尋昨夜從南行意那邊,就了解到一些更詳細的情況。

算上外圍降服於姜氏的小部族,澹州在雪龍山中麓控制的萬裏疆域,總人口僅有五百余萬。這麽點的人口,不要說往外擴張了,就是想守住雪龍山中麓萬裏疆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熹武帝在澹州大興分封,陳尋也有所了解,就是從雪龍山中麓劃出一塊塊千裏之域,分封給三十六神將宗裔去建城發展。

現在梧山與龍門、玄都七宗,既然能享受跟神將宗裔的同等待遇,也就能在雪龍山北麓獲得一塊千裏之域建城發展,但這事聽上去好,行則不易。

要是天鈞境的好處那麽好撈,神將宗裔何苦削尖了腦袋,去蠶食雲洲西北域、北域的地盤?

要是土著勢力那麽容易屈服,魔族侵犯雲洲,也不可能那麽苦逼了。

梧山能在雪龍山中麓拿到的封邑,必是澹州控制區域的外圍邊緣,面臨的環境將極其惡劣,稍有不慎,就是城滅族亡的慘淡結局。

話又說回來,熹武帝若是將雲洲帝位禪讓給慶王繼承,在希望慶王能掌控雲洲局勢的同時,還能提供絕大資源助他在天鈞境開疆拓土。

慶王要想順利繼承雲洲帝位,必然此時就要在這方面有所表示。

慶王要有所表示,自然是支持慶王一系的宗門、宗族要有所表示。

陳尋坐直腰脊,說道:“玄都教、龍門宗那邊,陳尋不敢打什麽包票,但梧山自是聽從慶王吩咐的。我不便出面,但會盡快請東澤進澹州,晉見熹武帝。”

陳尋有這樣的表態,慶王自然是極為滿意。

慶王心裏也清楚,澹州城根基一天不能穩固下來,父皇就不可能將雲洲帝位禪讓出來;他自己想早一日繼承雲洲帝位,也要極盡可能推動蘇氏、衛氏在雪龍山北麓遷族建城,鞏固澹州的根基。

玄都教、龍門宗那邊,關系還剛剛親近起來,慶王府這邊還不便直接提出什麽要求,梧山能先行一步,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慶王也怕陳尋今日所言是拖延之計,想著打鐵需趁熱,從懷裏取出一幅獸皮地圖來,在小亭裏展開來,說道:“本王前些天剛在父皇面前誇下海口,說是要在這七處封邑建城,但這時候還一愁莫籌,蘇氏、衛氏都人手緊缺得很。陳真人今日如此說,當本王就真當陳真人是真心要替本王分憂。這七處封邑,就由梧山先挑,省得拖延時日,好地方都讓蘇氏、衛氏他們都挑走了,會讓本王對不住梧山。”

陳尋心裏苦笑,心想慶王這是趕鴨子上架,他今日不確定在某處建城,只怕會被慶王拖在這裏不讓走了。

陳尋定睛看向亭子裏獸皮地圖,姜氏天鈞境控制的區域,僅僅是雪龍山脈中間的一段,兩翼及北邊叫大鴻與風後的兩大部族鉗制住,南邊是神魔莫渡的風暴海。

慶王所負責推動遷族建城的七處封邑,有兩處距離澹州頗近,相對安全些,但陳尋怎麽好意思跟蘇氏、衛氏爭這兩處封邑;有四處分別與大鴻、風後部族毗鄰,在那裏建城,只怕夜裏誰都睡不著覺;還有一處封邑,是延伸到風暴海裏的一座狹長半島,想著風暴海裏的強橫妖獸,夜裏誰都不敢睡覺啊……

陳尋心裏罵道:就沒有一處能讓人安心建城發展的好地方。

陳尋想到臨行青牛兕師所說的氣運、業障之說,暗感他能在天鈞境建立勢力,有助增加梧山的氣運,而他必然要在大千世界建立勢力,後期才有可能對抗羿族叛帝,但他一方面不想跟大鴻、風後如此強大的部族對抗,另一方面也不能大肆殺戮,平添太多的業障,選擇實在有限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