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降臨蠻荒 第051章 握手言和(第2/2頁)

巫公宗圖心裏也極高興,說道:

“那就這麽決定下來,黑山部的禮物,我們都收下來。明天,我就親自送古劍鋒回黑山,帶上烏蟒的回禮,跟古護談言和之事。今晚,就盛宴招待古劍鋒他們,大家都要熱情一點,誰敢惹是生非,都拿棍子敲回去,以前的仇怨,誰都不許再提……”

※※※

與黑山部握手言和,以野馬溪為線定立彼此的疆界,對烏蟒的意義極大。

這意味著烏蟒春後,就可以在野馬溪的南岸谷口修築石堤。

雖說為了避免引來兇禽猛獸獵食,不能在北面的山谷裏蓄養食草的禽獸,但撒上谷物,這座縱深近二十裏、最寬處有四五裏的平壩,秋後的收成也足以養活全寨千余口人,不用再擔心春荒苦冬難熬了。

以前的烏蟒,純粹是靠天吃飯。

雖然有不少部族都有種植野生谷物的傳統,但山裏能用來耕種的肥沃土地極少,除了漁獵外,烏蟒族人這些年來更多的,是采集漿果以及一些野生谷物充饑,大家都過著飽一餐、饑一餐的艱苦生活。

無論是互贈丹方,還是彼此交易富裕的藥草、互通有無,都能極大增加兩族的靈藥產出,為部族子弟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部族之間化解仇怨,維系更長久的信任關系,也沒有比通婚更好的辦法。

次日,陳尋也隨阿公宗圖,一起越過野馬溪,送古劍鋒等人返回黑山石寨。

而得族人提前返回通知的古護,也一早就出現在野馬溪的對岸,歡迎巫公宗圖、陳尋等人進入黑山部的領地。

部族之間殘殺是荒域司空見慣之事,猜忌也深。

陳尋深入湖澤荒原,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都是遠遠的繞開那些部族村寨,這還是他第一次走進烏蟒之外的部族。

野馬溪在蟒牙嶺北山的深峽溝谷間曲折盤繞,盤出無數道大小河灣,才最終流出蟒牙嶺。

從烏蟒石寨北面的谷口,沿著此時還叫冰層覆蓋的野馬溪先往東行二十數裏,繞過一座高近三千米的高峰,再往北拐一個大彎,行二十多裏地登岸,就是一座三面夾山的寬闊谷地。

黑山部的石寨就建在這座谷地裏。

雖說蟒牙嶺深處的高峰直插雲霄之上,高不知其頂,但在差不多要出蟒牙嶺的北山邊緣嶺區,三千米左右的高峰還是極其罕見。

這座高峰,可以說是北山嶺區的主峰,從一片千米高矮的險峻山嶺中突兀拔起,顯得異常高峻。

山頂通體都是烏黑的巖石,左右蠻荒族人稱之為黑巖峰。

黑山部也因黑巖峰而得名,遷徙在此定居,已經有好幾百年。

黑巖峰左右的溪峽極深,也不知道冰下有多少兇惡水獸潛伏,陳尋、阿公宗圖等人,與古護等黑山部的迎接人馬匯合後,沒有走野馬溪的冰層,而是從黑巖峰西側的嶺脊直接翻過兩道山口,進入黑山部的核心領地。

認真說起來,烏蟒與黑山兩族,挨得相當近,就隔著兩道千米高矮的山嶺。

爬上陡峭的山坡,從石崖下到深谷之中,越過一道深澗,再爬上一道陡坡,就是黑山部的核心領地所在。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烏蟒與黑山挨得如此之近,也難怪兩族廝殺猜忌多年不休。

雖說兩道千米高矮的山嶺險峻無比,但嶺谷間有獵隊、藥民踩踏出來的山路,要遠比深山裏的崇山峻嶺好走得多,陳尋他們只用小半天就趕到黑山石寨。

一行人剛從南面的山谷下來,還沒有走進黑山石寨,在東面谷口山脊上放哨的黑山部蠻武,就“嗚嗚”的吹響蠻牛巨角,示意有大批的人馬,沿著野馬溪往黑山石寨而來……

“嗒、嗒、嗒……”

雷霆一般的馬蹄踏冰聲從山脊那邊傳來,很快就見一匹高大無比的鱗馬載著一名披甲武士出現谷口,扛著一杆迎風飄展的黑色大旗,上寫“滄瀾”兩字。

卻是蘇氏宿武尉府挑選部族子弟推薦進滄瀾學宮的人馬,恰好今日也到了黑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