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完成老司丞的遺願(三)

一瞬間,就像激發了一道靈光,楊紀整個人興奮起來。雖然不知道那位陳大人是怎麽留下了這個印跡,但毫無疑問,這確實是個頁字。

之前的數字楊紀還判斷不出什麽,但是這個頁字卻突然激發出了楊紀的靈感。

“17?頁?……這些東西莫非是表示書頁?沒錯,那位陳大人做出這些圖紙肯定是有所依據。而最大的依據,很可能就是那些書。不,應該是那些古書!”

楊紀激動起來。

上任農桑司丞是什麽人?完全是個普通人。他又沒經歷過前朝,那他是怎麽知道前朝有一個農桑古庫,而且還知道古庫裏可能有前朝的異谷的?

那還用想?當然是書了。

書生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靠的是什麽?還不就是書。想到這裏,楊紀醍醐灌頂。雖然還不知道正不正確,但楊紀內心深處已經相信自己很可能是對的了。

砰!

手掌在地面一按,楊紀霍的站起身來,急不可待。農桑司衙門說小不小,但說大也不大。

轉過身從大堂後面穿門而入,走過一條弄堂,到了深處的一間古香古色的房間楊紀停了下來。

眼前是一排排的書架,上面全是農桑水利方面的書籍,還有許多的档案。有些線裝的松散了,夾著的紙片還露了出來。

“所有的書都在這裏了。”

楊紀心中暗暗道。這麽多書找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這些東西非常重要,所以他一定是經常翻閱。所以,如果有什麽線索的話,一定是在這一塊。”

楊紀首先排除了档案,档案都是記載今年的農田水利、收成、旱澇、農具折損以及受災情況的。不可能是在這面。

楊紀很快把目光鎖定在了那些把書頁被翻的卷起來的書藉上。

唰!

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楊紀翻開書頁開始查找起來。

“17……24……17……24……”

楊紀喃喃自語,從左到右,一本一本的查看,看完了又插回去,“不是這本,不是這本……也不是這本。”

盡管還不知道這些東西指向的是什麽,不過楊紀心中已經隱隱有些預感了。一本一本的排查,大約半個時辰,當楊紀再次抽出一本書的時候,手指突然停了下來。

這是一本非常老舊的書藉,但和楊紀想像的不同。除了某些地方有些翹外,大部分地方相當都保持的相當平整。

如果不是長期的閱讀沒有辦法避免一些卷翹外,楊紀都差點把這本書排除在外了。看得出來,讀這本書的人對這本書非常的看重,保養的特別細心。

“17頁,17頁……”

楊紀將書本攤開,托在左掌上,眼睛望著書本的第17頁,只是看了幾眼,目光便變得凝滯起來。

這是大漢皇朝一位很老的農桑司丞留下來的懷念性的筆記。從書藉的老舊程度來看,這位農桑司丞很可能是上上任,上上上任,甚至更久遠之前的。

書本的內容其實也很簡單,其實就是老農桑司丞關愛自己年輕的後任,叮囑他們一些農田水利方面的事情,把自己在農桑水利方面幾十年的一些心得告訴後繼者。

這是東西都是非常繁瑣而且細碎的,沒有太多陳述的價值。

整個第17頁唯一特別的,是這位老農桑司丞在不厭其煩的叮囑之余,感慨的說起的一件從某個不知名的,更早的,可能是大漢皇朝立國之初聽來的關於農桑司的一件逸事。

說是瑯琊郡的農桑洞庫並不是現在這個。而是另外還有一個。一千多年前,大漢皇朝初創霸業的時候,瑯琊郡的最初幾位農桑司丞管理農桑水利的用具都不是在現在這個地方。而是另有其所。

那個地方據說是深山深處,而且是屬於前朝的。

當時的那位農桑司丞曾經感慨,說那個前朝的洞庫離得太遠,搬運要走好遠的距離,實在是不方便。

當時的那位老農桑司丞也曾經提前,那個洞庫其實最開始並沒有那麽荒僻,至少在前朝的時候應該不是那麽偏僻的。

只是隨著滄海桑田、陸地變化,戰爭混亂,王朝更叠,才看起來位置這麽偏僻。

畢竟,瑯琊城也是在一片荒蕪的平原上新建起來的。

當時的那位老農桑司丞感慨說,將來一定要另外弄個府庫,最好離瑯琊城近一點,這樣也方便一些。

哪想到,當時的那位老農桑司丞年歲太高,說完這些沒多久,什麽都沒交待清楚,就一命嗚呼。

這情況倒是和楊紀之前的那位陳大人一模一樣。

老農桑司丞一死,所有關於那個農桑古庫,以及曾經從農桑古庫中搬出來的那些大型的前朝農具居然全部消失了。

從那以後再沒有人知道那個農桑古庫在哪裏,在深山中的哪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