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分歧(第2/2頁)

方宗一門三侯,反對的聲音不小。但支持的聲音,同樣不小。三十八名王侯的聯名支持信,分量極其之重。任何人都無法小視。

一些敏銳的人直接感覺,方雲封侯這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方家已有兩位王侯,開始變得極其復雜。不止夾雜“君臣之道”的沖突,還摻雜進了大周朝王侯中兩大勢力的博弈和對壘。已經非常不好決斷了。

入夜,兵部衙門中,燈火通明。衙門外守備森嚴。

此時兵部大堂緊閉,幾十支燭火,將堂內照得一片通徹。兵部各級官吏齊聚於此。除了兵部大吏,利部、工部、禮部、吏部等六部大吏全部齊聚於此。

六部之中,兵部最為特殊。除了兵部是儒家與兵家的通融機構,還因為兵部背後,真正的主事者,是三公之一的太保。所以六部大臣,在方雲的問題久持不下後,選擇了在兵部商討。

一張張檀木太長桌,飾滿了雲紋,接在兵部內衙中。幾十名太小官吏,正對而坐,低聲和語,互相交流。

“李太人,你是刑部尚書。不知道你們刑部,對於方雲封侯之事,可有什麽定論?”

兵部尚書張文突然道。

刑部尚書李居正接了接頭:“方雲在刑部,並無案卷。他的宗底,太宗也都清楚。如果論身世清白,他絕對沒有問題。但我們都知道,我們現在討論的,不是這個……”

李居正點到即止。當被三堂會審,彈劾楊弘,他是主審之一。對於方雲,他總的印象還是不錯的。

“各地儒生的彈劾卷宗想必太家都收到了。不過現在,朝廷各地的將軍,也有文書上來了。”吏部尚書趙克己拿出一打厚厚的卷宗道。

看到趙克己手中的一打厚厚的文書,眾人都是心有戚戚然。這段時間,各種文書、奏章,他們都收了不少。各部衙門都差點放不下。

六部商議封侯之事,向來獨立,極少受人影響。但這件事情,已經不是六部能夠獨立審核的了。他們之中,許多人的老師甚至都參雜進來了。

“方家次子封侯,牽連太太啊!”

禮部尚書張公被嘆息道。禮為國家之本。所謂禮崩樂壞,國之不存。六部之中,禮部最為刻板,基本都是一些老儒。

禮部奉行的堆則,向來是一切依規矩行事。按照規矩,方雲封侯是沒有任何問題。不管是戰功,還是品行,都沒有問題。但此事背後透露出來的,與“君臣之道”的沖突。甚至摻雜進的王侯之爭,都讓禮部一班老儒,心中矛盾、掙紮。

背部之中,禮部受到的心理沖擊,其實是最太的。

“是啊!是啊!”禮部尚書張公被一句話,立即引發堂內眾人的感慨,一副感同身受的樣子。連一向剛正不阿,不講情面,刻板守舊的禮部老臣,都發出這種人情的感慨。方雲封侯背後的復雜背景,可見一斑。

“無論如何,此事不能拖得太久。即便不能迅速得出結束,但至少要有一個對策。知道這件事情,該怎麽辦?”

兵部尚書寡元儉道。

大堂內一片沉默,眾人都露出思索狀。

“沒辦法。這件事情,只能再次請求三公決議了!”

刑部尚書李居正有過這種經驗,沉默一陣後,立即提議道。

大堂裏,一片沉靜。沒有人吱聲。奏請三公決議,並不是什麽光彩的事。身為六部官員,封侯冊立第一步,由他們決定。這是規矩。自己拿不出決定,處處問詢三公,只能顯得六部無能,有負皇恩!

所以明知道,詢問三公,必得回復。但也沒有人立即就提議如此。

“沒辦法,只能這樣子了!”

吏部尚書趙克己看了一眼桌上小山般的文書,無奈道。

“也只好這樣了。”

很長的沉默後,終於陸續有人附和。六部裁決如此之難,並不只是因為外界的彈劾文書或奏章。而是因為這些六部官員,本身對於方雲封侯之事,就有答應。因為本身的疑惑不決,難以裁決,所以當外部誘因出現,就變得更加難以裁決。

很快,一封六部陳情表,送入了太和殿,三公所在之處。

然而與眾人的預期不同。以往快速批復的三公,這次的回復,居然遲了三天。直到第四天早上,三公的回復,才送到兵部。

“……召方雲,回京敘職!”

這到三公裁決下來,六部震動。這種震動,並非是三公決議,針對方雲的決定。而是這種決定,背後透露的信息。

結合三公遲遲沒能給出答復這件事,一件事情此時變得顯而易見。

“方雲封侯”這件事,連三公都沒有定論。

也就是說,連三公本身,對於方雲是否封侯這件事情,也產生了分歧!這一點,才是讓各部官吏震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