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幕後燭影(第2/2頁)

第五面,八角燈籠上終於顯出了字跡,一行細瘦體的古篆小字,如水流一般,出現在第五面的燈紙上。

“象棋終日樂悠悠。”

看到這一行細瘦的字體,饒是方雲心性堅定,這會兒也不禁動搖了一下。他想過一關的題目可能會很難,但沒想到第一行詩句就是這樣。這一行,甚至算不上詩,連村野陌民恐怕都能做得出來。

“這……”

方雲看了一眼幕布後的那道身影,那人一動不動,似乎化成了木雕般,毫無聲息。

“咯——咯——”

機括轉動,八角燈籠上出現了第二行字體:“苦被嚴親一旦丟。”

這一行字,依然毫無變化,依舊沒有新意。心裏預期和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讓方雲幾乎懷疑,自己是不是進錯了房間。

“一首詩有八句,對應八角燈籠的八個面。已經有四個面是空白的了,剩下的四個面應該都有詩句,暫且看完再說。”

方雲深吸一口氣,強打精神。

第三行詩句終於出現:

“兵卒墮河不可救。”

這句詩一出現,整個詩的意境立刻一轉,一股濤濤殺意破紙而出,震懾心魂。

方雲腦海裏,猛然嗡的一下,轟鳴起來。恍惚間,雙耳聽到了一片淒厲的掙紮喊叫聲,眼前似乎看到了千軍萬馬擁擠墮河,被洪水沖走的場面。

咯——咯——

機括依然在運作,八角燈籠緩緩轉動,第四行詩出現了:“將士溺水一齊休。”

這七個小小的細瘦體古篆一出,整首詩的殺伐氣息,頓時增強了百倍千倍,字裏行間,顯露出“天地熔爐蒼生住,萬物無情輪回苦”的意境,浩浩蕩蕩的肅殺氣息,洶湧澎湃,勢不可擋!

這個時候,機括聲終於停止。但方雲卻依舊盯著白紙八角燈,他的心神沉浸在這股殺伐氣息中,腦海裏則不斷的浮現著這四句詩。

方雲的眉頭皺了起來。

這四句詩,可不簡單!——這是方雲的第一感覺。

大周文武分治,武不問文事,文不問武事。不過,這一千多年來,五荒戰事不斷,儒家早已不再是置之事外的態度了。而武將們對儒家也開始頗有微辭。

文武自古相輕。儒家瞧不起兵家,兵家也瞧不起儒家!這是天大的道理,幾千年都不會變!

白紙燈籠上的這句詩,正代表著近些年來,在朝廷裏開始擡頭的,文武之間的一種摩擦。

這最後一關的考題,表面看,是考究學生的詩詞功夫,但更深一層次,是讓文試中脫穎而出的,最優秀的士子擺明自己的立場、態度。

上京城的士子,基本都是即學文又學武。這最後一關,分明就讓這些文武雙全的士子,在儒家和兵家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

“元宵節,每次結束後。當天文試的題目就會被流傳出去。這道題目,若是正常的做下去,儒家、兵家必然要得罪一個。無論哪一個,對於家裏來說,都是禍不是福。我必須得好好思量才行!”

方雲心裏沉重,知道這次獎勵的域外星辰鐵,開始變得燙手了。

“方雲,你有一炷香的時間,將這首詩的頸聯和尾聯寫出。”

幕布後,那道威嚴的人影開口道。聲音一落,便有一名太監從幕布後轉出,將一柱剛剛點燃的檀香插在香爐裏。

聽到這聲音,方雲心中一動,突然想起一件事來。

傳說中,當朝太傅年輕時,曾經耽於遊樂。他最喜歡就是下象棋。時間一長,學問功課也不做了,終於招來了其母的怒火。將他最愛的象棋丟入淥水河中。太傅眼睜睜的看著棋子沉入河底,心如刀絞。不由放聲大哭。回到家裏,一連數天癡癡的坐著,像了魂一樣。落在其母眼中又是生氣又是生疼,於是含著淚對兒子說:“好男兒應該胸懷大志,怎麽能讓幾顆棋子貽誤終身。”

看到母親落淚,太傅終於幡然醒悟,從此不再下棋,專心致志讀書。這才有了後來的位封三公,桃李滿天下。

這件事情,太傅曾在某個場合,偶然提及。知道的人不多。方雲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得知了這個小故事。當時也沒有在意。此時,看到這四句詩,這個故事立即浮現腦海。

“莫非,這位主考官是當朝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