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統 第1323章 攻心

上官秀和長孫伯昊明明年齡相仿,但在老謀深算的上官秀面前,長孫伯昊就像個還未長大的孩子。

孟秋晨接見了長孫伯昊派來的使臣。使臣到訪風營,除了送來查斯坦的屍體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使命,讓風軍明確的做出表態,究竟何時退兵。

與使臣的會談當中,孟秋晨一直在打太極,他承諾,己方一定會撤兵,這是或早或晚的事,但就是不給對方明確的撤兵時間。

雙方之間的會談,主要就糾結在這個點上。直到會談結束,孟秋晨也沒給出具體的退兵時日。

當天下午,風軍在天京城外為查斯坦準備了隆重的葬禮。

按照陣亡將士的傳統,風軍用長矛編成擔架,將查斯坦的屍體放於擔架之上,而後又在屍體上鋪了風國的國旗。

十六名兵卒擡著擔架,在天京城外緩慢行走,另有上萬名的風軍將士列著整齊的方陣隨行。

走在最前面的將官抽出肋下的佩劍,劍鋒指向天際。

後面的風軍兵卒齊聲喊喝:“風!風!風!大風!大風!大風!風!風!風——”

風國的軍人,風軍的葬禮儀式,就連屍體上鋪蓋的旗幟,都是風國國旗。

整場葬禮儀式,風軍都在向天京城內的軍民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風人與寧南人,沒有區別,大家同文同種,都是一家人,寧南人即是風人,風人也即是寧南人,無論是哪一邊的人,只要他是為國捐軀的英烈,就值得所有人去尊重和敬仰。

長孫伯昊為了退兵,委曲求全,不惜逼死查斯坦,甚至連查斯坦的遺體都不肯留下,如同獻寶一樣獻給風軍。

而風軍對查斯坦,則是給予了軍中近乎於最高規格的葬禮,兩廂比較,人們對風軍的恨意反而沒有那麽重了,倒是恨透了長孫伯昊這個軟骨頭的皇帝。

風軍的葬禮隊伍圍繞著天京,緩緩行進,期間,風軍距離天京護城河最近的時候,都不足百米遠,這麽近的距離,不僅在寧南軍火炮射程之內,也在寧南火銃火槍的射程之內。

但詭異的是,由始至終,寧南軍方面竟無一人開炮,無一人開槍,城頭上的將士們看到風軍的葬禮隊伍從自己面前走過,人們不約而同地摘下頭盔,向城外行注目禮。

“國家有難,我當出征,馬革裹屍,壯我雄風!”風軍將士齊齊高唱大風歌,把葬禮的氣氛也推到了最高潮。

大風歌,純正的風國軍歌,寧南軍對這首風國軍歌也並不陌生,可是以前聽了,從來都沒什麽感覺,但此時此刻聽了,卻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

為國征戰,血灑疆場,九死一生,本已不易,可回到京城,又被陛下活活逼死,這是何等的可悲?

現在人們看查斯坦,已經看不到他生前所犯下的種種過錯,倒更像是在看一面鏡子,裏面映射出來的是自己將來的下場。

陛下為了苟且偷生,今日能活活逼死查斯坦,明日就能活活逼死自己,可查斯坦還有風軍以高規格的葬禮為他送行,而自己呢?自己死時,又有誰會來送行?

思念至此,寧南軍將士無不心頭酸楚,眼圈濕紅,他們即是在哭查斯坦,更是在哭他們自己。

天京城頭的守軍,不僅有第一軍團的將士,也有十三軍團的將士。

以前,十三軍團的人對自己的這位軍團長大人,還真沒什麽好感,但是現在,人們都深深體會到了唇亡齒寒之感。

細細想來,查斯坦生前對他們著實不錯,十三軍團如同一盤散沙,軍規軍紀形同虛設,而全軍團的大錯小錯,都是由查斯坦一人在背著,從未推卸給部下,也從未殃及過部下。

查斯坦活著的時候,人們都沒什麽感覺,現在他死了,人們倒是記起了他生前種種的好。

當葬禮隊伍從城外走過的時候,城頭上的十三軍將士紛紛屈膝跪地,很多將士手扶箭垛,痛哭失聲。

在軍團當中,時常與查斯坦作對,仗著自己的出身,常常不把查斯坦放在眼裏的辛辰,此時是哭得最悲痛的一個。恐怕連他自己都沒想到,他對查斯坦竟然會有這麽深厚的感情。

兵法有雲,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風軍已把攻心戰發揮到極致。今日風軍並未進攻天京,但他們舉辦的這場葬禮,不亞於幾十萬大軍對天京城的狂轟亂炸。

風軍大營,中軍帳。

孟秋晨向居中而坐的上官秀欠了欠身形,正色說道:“殿下,微臣以為,戰機已經成熟,我軍隨時可向天京城發起強攻!”

趙晨接話道:“此戰,當速戰速決!目前,寧南西部、西北、西南,合計八個郡,都有兵力異動,看起來,八郡郡軍是要合力出兵,馳援天京,拖得太久,我軍若又不能短時間內攻陷天京,等到八郡郡軍趕到,我軍將再無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