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5章 肆無忌憚

張鑫來到寧地之後,倚仗唐寅下放的權限,肆無忌憚、大張旗鼓的逮捕地方官員,只一個月的時間便抓捕近二百名官員,一時間鬧的滿城風雨,官場之上人人自危。

他並非無的放失,被捕之人也都不是清官。到這裏,張鑫做的都很好,但接下來就不是那麽回事了。

被捕官員的家屬們又使出老辦法,送錢財收買。錢能買官,他們相信,錢也能買命。

這些官員家屬紛紛來到良州,或光明正大或是私下裏秘密拜訪張鑫,同時還送來大量的金銀珠寶。張鑫倒是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幾天下來,賺的盤滿缽豐。

不過錢財他是收下了,但人可沒有全放。他拿出被捕官員的名單,從頭到尾的看了一遍,見誰的名字順眼,便把誰的名字劃掉。劃掉了三十個人名後,不再多劃,下令把被劃掉的三十人全部釋放,剩余的人統統處斬。

這一殺,足足殺掉一百五十五人。至於被他釋放的那三十人,他則用證據不足為借口。

張鑫此行是即想攬財,又想做出政績,如果他只收錢不放人,以後也就沒人再給他送錢了,如果他收錢便放人,恐怕用不了多久風聲就會傳到鹽城,大王對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任立刻便會化為烏有,所以他收了全部的錢,卻只放了三十個人。

他這是典型的小人行徑,不過他大刀闊斧的斬殺貪官汙吏確實起到很大的威懾效應,令寧地的官場風氣為之一正,也使他在寧地百姓中留下極佳的口碑,人們甚至自發的聯名上書,送到鹽城,表彰張鑫。

他這次寧地之行可謂是大有收獲,不僅賺的荷包鼓鼓,同時還贏得一個‘張青天’的綽號,名利雙收。子纓和張鑫,一君子一小人,而在寧地這裏,子纓被人們罵成‘子屠’,可張鑫卻成了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反差如此之大,即可笑,又引人深思。

當然,張鑫到了寧地不可能只斂財不做事,對三水軍的後勤保障他可不敢有半點含糊,各郡縣的糧草、物資一運到良州,他立刻著手安排,源源不斷的轉送到三水軍所在的行城,保障前方將士所需。

風國要找出兵提亞的借口,那太容易了,即便找不到,也可以自己制造借口。

在寧地和提亞的交界處有兩座小村莊,分別是白村和黃村,梁啟選定這兩處地方,制造己方出兵的借口。他派出三水軍的騎兵,換上事先準備好的杜基軍盔甲,對白黃二村展開突然襲擊。

這兩支打著杜基軍旗幟、穿戴杜基軍盔甲的騎兵沖進小村莊裏,逢人便殺,見財就搶,殺燒奸掠,惡事做到極至,使兩座寧靜的山村瞬間變成人間地獄。

兩支騎兵故意留下小部分的村民做活口,隨後飛馳而去。

在騎兵走後,白黃二村已變成一片火海,滿地的屍體,鮮血染紅地面。兩村幸存下來的村民紛紛跑到行城求救,並且咬定是杜基軍所為。這種事情以前從未發生過,行城城主也不知該如此解決,只能征求梁啟的意見。

梁啟裝模做樣的派出使者,進入提亞,去找杜基軍,責令杜基軍必須嚴查屠殺己國村民的兇手,還風國一個公道。杜基軍從來沒做過這樣的事,哪裏能找得到兇手?但風國方面一口咬定是杜基軍所為,杜基軍沒有辦法,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推托,希望風國再多給他們一些時間。

三水軍是十萬人的大軍團,從潼門一路進軍到行城,聲勢浩大,杜基方面也有聽聞此事。杜基預料到風軍有進軍提亞的意圖,但他們並未想到風軍進提亞是要與杜基軍作戰,而是懷疑風軍想搶奪杜基勝利的果實,在提亞分一勺羹。

生怕風軍進入提亞,瓜分己方利益,這段時間來,杜基軍更是加緊圍攻提亞城的攻勢,另一方面,杜基的王廷也派出使節到達鹽城,說明杜基有能力也有實力吞並提亞,無須風國出兵相助。

唐寅接見了杜基的使者,但沒談到任何實質性的內容就把他草草的打發走了,在杜基使者離開鹽城的第三天,唐寅突然頒布全國性詔文,說明風國與提亞邊境的白黃二村遭受到杜基軍的偷襲,數百名無辜的風國百姓被杜基軍殘忍殺害,並在詔文中語氣強硬的提出杜基必須在半個月內嚴懲兇手,若是包容袒護,風國必會采取報復行動。

這份詔文自然沒有直接發到杜基,但風聲有傳到杜基,也直到這個時候,此次事件才真正引起杜基王廷的重視。

其實,杜基軍到底有沒有偷襲風國的村莊,杜基的朝廷也是不確定的,現在杜基軍在提亞已經打亂了套,長達兩年的征戰,極大消磨了杜基軍的軍紀和軍心,屠殺平民、掠奪財物的事情時有發生,會不會有杜基軍私做主張,越過邊境,偷襲風國的村莊,誰都不敢確定,但對於盟國而言,即便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也不是多麽了不起的大事,陪些錢財也就罷了,令杜基朝廷吃驚的是唐寅竟然為了此事頒布全國性文書,指責杜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