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六人不贊同(第2/2頁)

比幹二人也不敢說,因為他們擔心如此大商不穩,但又有種莫名的震撼。

商容一直靜靜看著帝辛,看著比幹五人,依舊猶豫。

帝辛不急,耐心等著。

還剩下的鄭和微低著頭,似乎根本不存在一般。

不知過了多久,九侯咬牙行禮、低下頭道:“大王,臣認為不妥,此法將會使我大商陷入動蕩,於大王名聲有損。”

“臣附議。”鄂侯、梅伯兩人行禮,同樣地低下頭去。

帝辛雙眼泛起了有些玩味的含義看向三人,頓了下,又看向商容、比幹、箕子三人。

商容皺著眉,毫不避讓的看著帝辛,比幹、箕子猶豫著。

箕子嘴動了下,但終究是沒有說什麽,因為他也選擇不贊同,但在此事上、又不想與九侯三人一起反對。

最終兩人都避開了目光,選擇了沉默。

一定程度上、也表達了他們的意見,不贊同,但也不反對,或者說還在猶豫。

帝辛見此,終於開口道:“何為動蕩?誰人敢動蕩?”

九侯幾人心又是一顫,無形的威勢瞬間壓在他們心頭。

他們似乎明白了,帝辛對此事的堅決。

“孤給更多的人機會,何損孤名聲?”帝辛聲音高昂了些許。

當年他將此政和九品官制、一起獻給帝乙。

帝乙不敢,為了穩妥只采取了九品官制。

如今時候已到,完善後的此政、就是他掀起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因為不管是何政策,最重要的都是人、是有合適的官員去執行。

九侯幾人默不作聲,也不敢作聲,剛剛那一聲反對已經到了極致,畢竟他們是大商一人之下無數人之上的高官,更深涉此事,是不能正面強烈反對此事的。

“大王、此事關系甚大,需要從長計議才是。”箕子看了眼其他幾人,謹慎說道。

身為商王室子弟,他、商容、比幹,倒是不會被波及多少利益。

相反,此事是絕對增強六部權利和人王權利的,兩方面對他們而言都是好事。

但其中涉及之大、之重,又讓他們不敢輕易同意此事。

帝辛深深看了幾眼六人,不急不緩道:“好,就讓百官都去議議吧,鄭和,將官員調換之策加上去,三日後傳到六部、讓他們都看看。”

“是。”一直當做自己不存在的鄭和躬身應道。

帝辛揮了揮手,商容六人壓著復雜情緒,行禮道:“臣等告退。”

六人退出大殿,帝辛默默推測自己的策略。

提前跟商容六人商議,而不是直接下令推行此政策,是必須之事。

因為六人是大商最頂層的官員,這種大事如果他們都不提前知道、不與他們商議的話,那要他們有何用?

他們的存在、又有何威嚴意義?

應聲蟲嗎?

那樣損害更大的,不是他們六人,而是大商,更會讓官員對大商、對他帝辛離心離德。

到時朝廷會有形無神,松松垮垮。

任何事情只有你參與了進去,才能對其有感情、有責任感。

官員更是如此,哪怕六人的意見阻止不了他,也必須提前告訴他們,與他們商議一下。

所以,不管任何帝王,有多麽強大,都並不是真正能為所欲為的。

為所欲為損害最大的,只會是他們自己。

他們自己制定的規則,他們卻自己破壞,損害最大的不是他們自己?

從另一方面上來說,也正是不那麽為所欲為,帝王才會強大起來。

規則的掌握者,決不能去破壞規則,否則又何來掌握?

至於提前讓百官知道,則是六人都不贊同,如此反正也瞞不了了,索性就堂堂正正的亮出來。

也正好讓他看看,還有誰會反抗得激烈?

……

同時,走出人王殿後殿的六人,也默契罕見的分為了兩路。

九侯、鄂侯、以及與他們表面交情不厚的梅伯,再顧不了多少,離開人王殿、沉默一段後,就沉重的商議起來。

‘大王、恐怕已經下定決心了!’九侯第一句,就讓三人的氣氛更加沉重。

‘不一定。’梅伯有些猶豫,嘆息道:‘如果反對之聲太大,大王不一定會一意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