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各方面都考慮到的朱元璋朱棣(第2/2頁)

不過這個世界因為武力高強的緣故,大部分江湖勢力,也是跟那些地主、商人有所聯系。

否則那些江湖勢力哪來的錢發展?

他們雙方互惠互利,一方面提供金錢發展,一方面提供武力保護。

也就是說,文臣後面、實則站著的是地主、商人、和一些江湖勢力。

當然,現在這種情況,並不是根深蒂固,並不多難對付。

而且明之一朝,文臣看似是一個團體,其實那只是表面的,他們之間的鬥爭更為殘酷。

那麽多的首輔更替,那麽多的大臣被殺,就可以看出來了。

其中下手最狠、最多的,不是皇帝和太監,其實還是文臣自己,沒辦法,位置就一個,都想爬上去,當然要幹掉前方攔路的人了。

也因此,明朝的朱氏皇室一直存在。

坐在這個位置上,帝子受都感覺這應該是朱元璋、朱棣故意的,起碼保證皇室一直存在。

而且,他們更狠的地方其實還在於錦衣衛和東廠。

比如現在,很快,帝子受就看到了劉瑾的稟報。

那四位大臣皆是有所貪汙,或者說他們的錢財來自受賄。

帝子受沒有出乎意外,明朝的官員俸祿太低了,寒窗苦讀十年,當官發財,不是說說的。

這麽低的俸祿怎麽風光?怎麽過得好?

官員要是不貪、不收取賄賂,那才是稀奇事。

可是明朝的軍權設置頗為有效,文臣根本不可能以此謀反,那麽文臣貪汙,就有了把柄捏在皇帝手中。

不管官多大,隨時想殺都可以,錦衣衛和東廠就是兩把刀子,保證皇帝隨時可以生殺予奪。

這兩把刀子就是皇帝手中的利刃,隨時勒緊文臣脖子上的繩子。

掌握了這兩把刀子,皇帝就能獨掌大權。

可是他們沒想到,這其中最難的一環,是皇帝本身。

因為受到的教育不同,經歷不同,情感不同,思想也就不同,能跟朱元璋、朱棣一樣有魄力,一樣有見識,可以把文臣當豬養的皇帝,不是那麽容易有的。

說白了,他們狠不下那個心,也不敢,他們受到的教育就是文臣是重要的,為了不使大明動蕩,他們不敢那樣做。

最多也就是推出一兩個人對付文臣,或是太監,或是奸臣,這樣也好保持結果不最大程度的惡化。

根本不敢對付整個文臣體系。

而他們更沒預料的是,長此以往,官員受賄貪汙的越來越多,導致整條河都被汙染、變質了。

想殺也殺不完了,大明只能被吸血越來越弱、然後慢慢的倒下。

所以政策剛出來時都是好的,只是掌握他的人不同,效果也就不同。

大明的皇帝其實本質上是幸福的,朱元璋朱棣考慮的很好,各方面都考慮到了,只要膽大,只要不顧及什麽祖制,不慫,文臣其實就是養的豬。

武將更不用說。

可惜,真正能做到的皇帝,也就他們兩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