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輝煌(第2/4頁)

十六分鐘的第一樂章就在聽眾們專注到如癡如醉中飛快過去,以鬥爭的暫時勝利宣告結束,他們爆發出了雷鳴的掌聲,毫不保留地表達自己對這個樂章的喜愛。

“開頭就如此宏大莊嚴、深沉肅穆,這個樂章真是出色,而且它結構嚴謹牢固,非常完美,幾乎是沒有瑕疵的一個樂章!”喜歡莊嚴音樂的奧賽羅沒有像之前聽到《自新國度》一樣皺眉,而是用他暫時能想到的溢美之詞贊揚著。

娜塔莎略帶驕傲地附和:“如果後面三個樂章還保持同樣的水準,那這一部就是毫無疑問的交響樂頂尖之作,能夠和《命運》《曙光戰爭》等站在同一個層次接受後來者膜拜的經典。這次的音樂會真是豐盛到了極點,而且有兩部是新作品,以後恐怕很難有類似的情況出現了。”

但瓦歐裏特大公卻微微疑惑地道:“不管從任何一個方面來講,第一樂章都值得你們的贊美,但我總覺得缺少了什麽,少了那種震撼爆發的感覺?”

“確實,無論是從技巧、結構,還是旋律等上面講,這一樂章都接近完美,可它既不像《命運》第一樂章那樣充滿了狂風暴雨般讓人喘不過氣的恐怖和緊迫,又不像《悲愴》和《月光》第一章能給人獨特的心裏感受。”

克裏斯多夫說出自己的感官,“恢弘、深沉、嚴峻等它都展現了出來,卻少了一點讓人銘記的事物,就像一座蘊藏著恐怖力量的火山,它偶爾爆發了,但還達不到大家的期望,不是那樣順理成章地噴湧而出,給人愈發壓抑、低沉和黑暗的感受。”

“克裏斯多夫先生說得正是我的感受,但就因為這樣,我愈發期待後面某個樂章的爆發,這是它能不能成為真正經典的關鍵。”維克托並不沒有急切,依然沒有懷疑地等待著後面三個樂章,不過他也有淡淡的黑暗壓抑感。

坐在旁邊的海恩伯爵、拉法蒂伯爵和紅衣主教哥塞等人雖然對於他們的音樂討論很難插上嘴,但不妨礙他們認同克裏斯多夫的感官,即使第一樂章的鬥爭以一種恢弘的、暫時擊敗了敵人和黑暗的勝利收尾,可他們還是覺得自己在黑暗中獨行,前方依舊有著眾多的苦難和險惡。

這是所有人的共同感受。

很快,第二樂章在路西恩的指揮下開始,一反該樂章必須用慢板形式的傳統,奏響了活潑明朗的旋律,仿佛在借著之前的勝利追擊敵人,仿佛黑暗短暫消失,能看到明亮的藍天和燦爛的陽光,給人振奮的感受。

“他果然又打破傳統了。”克裏斯多夫像是早有預料般地和藹笑道,帶著長者對晚輩的寵愛放縱式笑容。

奧賽羅微微皺眉,但很快放開,因為他覺得在這裏用活潑的快板樂章承接第一樂章的莊嚴肅穆非常恰當,自己竟然想不到更好的方式,而且樂章之間結構的安排變化讓他比較容易接受。

市政廣場上的人們只要對交響樂稍有了解,都發現了這個變化,但他們更專注於傾聽音樂本質,對第二樂章也同樣的喜歡,覺得旋律優美,氣氛恰到好處。

既然第二樂章如此出色,如此鍥和,那就證明結構改變很有必要!

勝利的前進還在繼續,可黑暗似乎再次悄悄降臨,敵人又從四面八方包圍而來,急促的旋律帶給大家緊張的感覺。

就在這種不安的情緒裏,第二樂章結束,聽眾們鼓舞著自己、鼓舞著路西恩般再次爆發熱烈如同潮水的掌聲,似乎掌聲越熱烈他們就越不會孤單,越是能團結在一起,共同戰勝黑暗和險惡。

很少有交響曲能夠在每個樂章的停頓時都收獲如此熱烈的掌聲!

掌聲之後,所有人都沒說話,那種內心深處的壓抑和黑暗感愈發濃郁。深藏的火山停止了噴發,仿佛在積蓄著驚人的、恐怖的力量。

短暫的休息和沉思後,路西恩再次跳動指揮棒,讓整個樂隊跟隨著他的情緒奏響第三樂章。

寧靜、安詳的旋律柔和美妙而又和緩平穩地回蕩,讓人陷入安靜的沉思之中。

沒有音樂家去議論這個樂章的結構不再是快板,而是優美的慢板,如歌般柔和。經過前面兩個樂章的或激烈或振奮或悲壯或不安的鬥爭後,所有人都迫切需要一個安靜思考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為什麽而戰鬥,去思考自己戰鬥的意義,去回憶整個鬥爭過程中的種種苦難和努力,從而積蓄出新的力量,收獲輝煌、歡樂的勝利!

你做每一件事情都一帆風順嗎?

你是否感受到過戰勝困難後發自內心的喜悅?

你是否在生活中處處受到困難的襲擊?

你面對它們時是勇敢戰鬥,還是沮喪放棄?

……

安靜的思考裏,維克托再次回想起了人生道路的艱難,自己從來不是順順利利就成為音樂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