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三十三章 儒生不及遊俠人(第8/8頁)

青蓮真筆是謫仙所化,天生不耐束縛,不肯歸服筆冢。它如今現身於世,是因為筆冢諸筆即將散靈,回歸自由。只有真正能理解筆靈的本心,才能做出這樣的抉擇。只有做出這樣的抉擇,才能將真正的青蓮筆喚出。

“終於見到你了,太白先生。”羅中夏唇邊露出欣慰的笑意,仿佛見到一位老友。

青蓮真筆鳴叫一聲,飛至最後一座無字問心碑上。青光綻放,碑文顯露。其他六侯紛紛共鳴以應和,鼓蕩踴躍,那千年凝結的諸多才情噴湧而出,化作萬道霓虹,又似萬裏長風,整個桃花源都為之震顫不已。

至此七侯畢至,那繚繞在筆冢的心霾,便在這共鳴震蕩中悄然消退,最終徹底散去,露出那一座神秘巍峨的墳丘。

羅中夏望著那巨大的墳丘,心中暗道:“心霾既散,心結已開,筆冢主人您應該早就預料到今日這結局了吧?”仿佛要應和他心中所想,墳丘忽然在中間裂開一條大縫,洞天石墳,訇然中開,內裏耀眼奪目,似有磅礴之力要湧現。

天人筆見勢不妙,這家夥進了一次心霾,已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災難,若讓他再進入筆冢,誰知道還會有多大麻煩。此時已沒有筆冢伏筆的壓制,它立刻伸展觸手,喚起所有被吞噬的筆靈,迫使它們全部現身,以理氣牽引,密密麻麻地聚集在天人筆旁,儼然如一艘裝滿了炮台的猙獰戰列艦。

天人所向,筆尖同歸。天人筆驅動著這百余支筆,整個化為一道沛然莫禦的紫金銳光,搶先羅中夏一步狠狠地刺入筆冢。

就在它進入墳丘的一瞬間,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矗立在眼前。天人筆認出那是筆冢主人,沖勁絲毫不停,要把當年一役未竟之事做完。可奇怪的是,筆尖剛剛觸到筆冢主人,那身影便消散了,化為和剛才伏筆一樣的破碎靈光。

可天人筆很快就覺出不對勁了。那靈光縹縹緲緲,如蛾似塵,飛散在冢內無處不在。只要筆靈一沾上一點,就好似雪見日頭一般,立刻會被消融成一團清杳靈光。

先是一支,然後是兩支、四支……靈光越飛越多,被消融的筆靈也越來越多。別說冢內,就連冢外問心碑上的其他諸侯也都在靈光消融的範圍之內。

天人筆能感應到,那些筆靈並非消失,而是失去了軀殼,變回到煉筆之前的才情。這時它想要退出,已然來不及了。那些靈光並非與之對抗,而是將其解放,縱然天人筆學究天人、震古爍今,面對這種手段也是無濟於事。

天人筆萬萬沒想到,它沒有敗給羅中夏的才學,更沒有敗給羅中夏的力量,卻偏偏敗在了那個小家夥的抉擇之上。

他代筆冢主人做了抉擇,因此心霾自解,筆冢裏隱藏的最後力量,也隨之轉化成了融筆的靈光。

此時做什麽都已晚了。先是諸多筆靈,然後連管城七侯也隨之消融。天台白雲、靈崇、太史、慈恩、點睛,一支一支相繼在靈光中獲得解脫,最終青蓮筆奮力一躍,也投身到這一場奇異的戰爭中來。它如長鯨入海,掀起滔天靈波,朝著天人筆的本體席卷而來。

天人筆怒不可遏:“愚蠢!你可知道把所有的筆靈都散掉,會是什麽後果?這麽多人,這麽多想法,若同處一世,無有拘束,會鬧出多大的混亂?人心澆漓,世風日下,你負得起這個責任嗎?”

羅中夏聳聳肩:“那又如何?百花齊放,總好過萬馬齊喑。你所恐懼的,正是我的希望所在。”

天人筆並沒讀過龔自珍,但也聽出這句裏的嘲諷之意。它自知無幸,嘶聲喊道:“既然你要解放我等的靈魂,就該知道,只要人心不死,我便不死,遲早我會凝神歸來。”話未說完,它便被巨浪淹沒,“騰”的一聲消散成一團靈光。

此時筆冢內外,再不存半支筆靈,幾千年的天才精魄,盡皆散作無數靈光飛舞在半空,宛若一道璀璨銀河,星光熠熠。羅中夏分明看到,其中有一團星光幻化成少女的樣子,向自己點頭致意,他認出那是詠絮筆的殘影,心中又是欣喜,又是感傷,舉起手來揮動。那少女也學著他的樣子略一揮手。隨即一重一重人影相繼出現,向著羅中夏揮手致意,然後冉冉升空,消散在那一片銀河之中。

最終大河倒卷而起,反將墳丘裹住,萬千筆靈在半空匯成筆冢主人的形體,肩上還多了一朵淡雅青蓮。他向羅中夏深深施了一揖,摘下那朵青蓮,袖手向上一彈。只見那青蓮騰空而起,帶著匯聚無數天才的魂魄之河,朝著桃花源的穹頂飄然飛去。

“手辭萬眾灑然去,青蓮擁蛻秋蟬輕。”羅中夏喃喃念著那兩句詩,帶著笑意,緩緩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