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雨幕(第2/2頁)

“她們睡了,明日便要出征,今夜也想陪陪夫人刻好?”陳默將蔡琰輕輕抱起。

“嗯~”

輕聲呢喃,哪怕房間已經陷入了黑暗,依舊有些羞澀的將螓首埋入陳默懷中,窗紗被夜風吹得不斷響動,這一夜注定無眠……

次日一早,早已得到通知的典韋和大郎、王叔、鄭叔以及楊叔父子帶了兩百親衛在府外集結,跟隨者陳默一並出城。

一夜風雨,清晨的安邑有幾分涼意,陳默坐在馬背上,回頭看了一眼安逸城的城門,隨後看向前來送行的滿寵與徐晃笑道:“諸位,公事要緊,就此別過吧。”

“恭送主公!”滿寵和徐晃帶著一眾官吏對著陳默一禮,躬身拜別。

“走!”陳默對著眾人抱拳,調轉馬頭,帶著一眾將士啟程,這一次,他的胃口會更大,並州要盡快納入囊中。

……

初平二年,對於天下來說,算是相對安穩的意念,雖然各地仍由戰亂,但董卓去歲退兵關中之後,天下相對還是比較穩定的,或者說關東和關中兩大集團的大戰暫時歇止,但諸侯卻開始各逞手段,開始了各自的擴張。

長安,蔡邕的回歸似乎並未引起太大的波瀾,蔡邕這次執意回朝,一來是心憂社稷,二來也是想要繼續編修漢史,此乃收集了大量典籍,經過無數次校對,專書大漢興衰的力作,若能在有生之年修成,將是不遜於史記的著作,對於蔡邕來說,官爵並不重要,能夠如司馬遷一般編訂出這等曠世之作,方是此生所求。

“老師!”徐庶抱著一堆竹簡進來,看著蔡邕笑道:“司徒公在門外請見。”

“哦?”蔡邕有些疑惑道:“子師前來有何事?”

“雖不知,但可猜測一二。”徐庶將竹簡放在桌案上,一一擺好,一邊笑道:“大概是想通過老師得陳使君相助吧。”

蔡邕聞言皺了皺眉,徐庶雖然說的隱晦,但蔡邕雖然不太關心時事,但也不是缺心眼兒啊,王允在這個時候想要得陳默相助,陳默有什麽能助他?王氏是在太原沒錯,但安危卻不必擔心,就算兩人之間有什麽嫌隙,陳默也不可能對王家如何,如此只會敗壞其名聲,所以王允看重的,恐怕是陳默如今坐擁兩郡,手中握有的兵權吧?

至於要兵權幹什麽?蔡邕自然知道,忍不住冷哼道:“朝廷剛剛穩定,這些人可曾想過值此之時,再鬧下去社稷會如何?”

“或許想過。”徐庶在蔡邕身邊待了也有一年了,這朝中許多東西,有時候看著會惡心,聽得蔡邕此言,搖頭道:“但對他們來說,董卓把持朝政才是最不能容忍的。”

“不見!”蔡邕擺了擺手,這件事,他絕不願意陳默再被牽扯進來。

“老師,這般做法恐怕……”徐庶也不怎麽待見王允,但那畢竟是當朝司徒,這般直接逐客不合禮數,而且也等於得罪了王允,以王允之心胸,日後若是得勢,恐怕不會罷休。

“不必理會!”蔡邕冷然道。

“喏!”徐庶嘆了口氣,躬身告退。

出了房門,徐庶想了想,還是來到正堂,蔡邕雖然看不上王允,但如今朝中士人隱隱以王允為尊,這關系不能鬧的太僵。

“司徒公!”徐庶對著王允一禮道。

“元直不必多禮。”王允微微頷首,沒見到蔡邕,有些疑惑道:“伯喈公他……”

“司徒公見諒,恩師一路奔波,路上染了風寒,不好見客。”徐庶笑道:“恩師叫我替他向司徒公致歉。”

“言重了!”王允搖了搖頭笑道:“既然如此,老夫改日再來拜訪,叨擾。”

徐庶一路將王允送到府門外,王允擺手道:“元直不必再送,還是回去照顧伯喈公吧。”

“司徒公慢走。”徐庶目送王允上了車架,直到車架遠去,方才微微松了口氣。

另一邊,車架中,王允在登上車架之後,面色漸漸變得陰沉起來。

“子師,伯喈公未曾答應?”等在車中的種拂看王允臉色,大概猜到了答案,皺眉道。

“面都未曾見上!”王允冷哼一聲道:“哼,便是沒有那陳默,我等也未必無法,且先回去,從長計議!”

“嗯。”種拂嘆了口氣,馬車行駛在有些孤寂的道路上,相比於往日洛陽之繁華,如今的長安卻要蕭條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