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肥肥麽麽噠大伯(第3/6頁)

“臣附議。”

“臣附議。”

事關自身食品安全,還關乎後代繁衍,一個個大臣們都堅決要嚴懲。

皇上淡淡地點頭:“可。

大清的物品,不光是大清人自己用,還有大量出口,物品質量關必須嚴查,嚴格把控,嚴懲不貸。任何一個小物品,不管是衣、食、住、用、玩樂……哪一個方面,都不得放松。”

“臣遵旨!”

在國內買賣關乎自己,在國外買賣關乎大清面子誠信信譽。大臣們可不想聽到那些就喜歡“科學”的西洋人說,大清的東西不科學。

制定嚴酷嚴密的律法,嚴查,嚴防,嚴格把關……一經發現,嚴厲處罰!

大臣們行動起來,首當其沖的就是,大清的茶葉。大清茶葉不光大清人喜歡用,其貿易市場空前繁榮,遍布全世界,造假販假方面也非常嚴重。

二十年前開海的時候皇上規定,為了杜絕茶葉造假販假現象,實行茶葉執照經營。從事茶葉經營的茶商,必須持有清政府頒發的“執照”和“商標登記”。

要經過嚴格審查後方可獲取茶葉出口權。

地方官實行專人負責茶葉質量抽查,對茶葉的包裝、品牌、質量……各方面進行徹底抽查,滾水泡茶親自品嘗,如果發現有質量問題,該批次茶葉全部充公、報廢……

可就是這樣,每一年都會查出來一些不法商人,總有人鋌而走險以次充好,試圖賄賂地方官等等,皇上對此深惡痛絕,這些商人在大清沒有啥地位,可他們一出去,那就代表大清國!

說實話,要不是乖孫兒……皇上真有打算過一些年就再次禁海。開海帶來的各項問題太多太大了,皇上年齡大了,沒有那麽多精力去管了……

這頭,皇上領著大臣們,對大清的商人展開一系列嚴打,嚴厲查處任何不法商販,特別是食品方面。

京城皇城和內城的沒有問題,城郊有小問題,縣裏有大問題……

哪個攤販的炸油條油五天不換一次,那油都黑亮黑亮的跟醬油一樣,大臣們都不敢想象,這要是夏天蒼鷹亂飛的時候……

哪家酒樓說用的“東北大米”,其實是用的一點點普通東北大米兌的普通南方大米——老百姓花了錢吃了這般大米,還以為五常大米就是這麽個味兒,那以後五常大米產量高了,誰家賣真的,還能賣出去嗎?

哪家豬肉攤上的豬肉不是新鮮的,還是病豬——大臣們更生氣,病豬,病豬,人吃了就是人命關天,還可能查不出來死因!

京城,天子腳下都這樣,其他地方都不用查。

一樁一樁,一件件,每個地方除了幾家口碑好的,精心細作,廚房的環境也幹幹凈凈的,其余的……劣幣驅逐良幣,不法商法用低價吸引人,導致良心商販都經營不下去!

皇上和大臣們相對嘆氣——平時沒有注意到這些,或者說,因為之前大清糧食不多,朝廷為了人能吃飽,潛意識裏不敢大查。

可是現在不同了啊。

可愛的大清人,現在我們有了糧食了,要講究起來了,要吃的幹凈、安全、健康、滋補……

東北大米市場上應該是多少價格,新米和陳米各應該什麽價格?東北大米摻江南大米應該什麽價格?豬肉應該怎麽分辨新鮮不新鮮?魚類應該怎麽吃?怎麽選擇……

都來學一學哦。

不要貪圖小便宜,低價只能買到低價的食物、除非親友,沒有人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銀子!

我們不能任由商販們的惡行蔓延,我們要為了自己的飲食負責,要監督起來,要認真對待!

我們也要自己的廚房幹幹凈凈的,有些食物時間久了不能吃就狠狠心扔了,萬一吃出來毛病怎麽辦?

我們現在有糧食了,不用藏著掖著儲備糧食了,就吃一個放心坦然!

大清的老百姓發現,自己活了一輩子了,吃都不會吃——哈哈哈,哈哈哈。

男女老少特歡樂地跟著學。

有那剛剛進學的小娃娃搖頭晃腦地念“三代方知道吃穿……”被家裏的長輩摸著腦袋笑:“將來啊,爺爺就等著牛娃的孫子送來的好吃穿。”

各家小報都來報道,各家戲班子都來唱唱,老百姓聽人說那真正的“東北大米”香得來——連稻杆子稻葉子都香氣撲鼻,真正的香氣撲鼻那一種,聞過就不忘那一種,都哈哈哈地笑。

皇上和大清人保證:“東北大米明年開始銷售,其實啊,將來大清的大米,都好。喜歡軟的吃軟的,喜歡滑的吃滑口的,喜歡香的吃香的,都喜歡的那就不同的米兌著吃……

商販至少要誠信地告訴人,什麽大米什麽價位……”

“新米和陳米當然不同,不同地方也有略不同……買大米的人,要學著懂,要明白一個道理‘便宜沒有好大米’,要支持誠信良心商販,要打擊以次充好的不良商販,千萬不要覺得鄉裏鄉親的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