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佛本無相,道本無心

大魔頭再一次講起了故事,但是這次講,和以往的那些故事都不一樣,以前的那些故事,都帶著明顯的寓意,並且目的性很強,道理淺顯易懂。

而現在,講的目的便大不一樣了,講的方式也不一樣。

另外,講的內容,哪怕方白也不過一知半解,可以說,這個故事裏面的大師,真的算得上是大師。

既然決定說這個故事,所以方白準備把這個故事當課來上,因為這個故事不僅僅只是個故事,每個人的收獲跟自己聽這個故事的角度有莫大的關系。

於是乎,隨著大魔頭的一聲呼喊,大部分的蘿蔔頭便四處奔走了,雖然大魔頭對於這些孩子現在是放養狀態,但大魔頭真要上課的話,那麽所有的蘿蔔頭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趕回來上課。

由於書院裏的教室非常的老舊,所以方白弄了一塊黑板在書院的中間,所有的學生都坐在面前,有的靠在樹上,有的坐在地上,而尹白則是悠閑的靠在一個椅子上。

不多時,以方白為中心,書院裏面便密密麻麻的坐下了一大片。

不僅僅如此,李霸道的學生黃小明,以及方白在聖靈大陸收的那幾個學生也坐在了書院的院子裏。

當所有人都到齊之後,方白清了清嗓子,開始緩緩說了起來。

他要講,肯定要把他所有了解的東西都說出來,這個故事說什麽呢,自然是說那個大師的故事。

但是說之前,必須說明白佛道的關系,佛本是道,那麽這二者的區別又是什麽呢?

這裏面牽扯的東西太多也太雜,所以方白今天的計劃,便是讓這些學生聽完了今天的故事之後,能夠清楚明白這其中的關系。

並不需要太過於明白,只要淺顯的懂一些便可。

中學老師裏,學的最雜的就是物理老師,物理老師好像什麽都懂一點,但是好像什麽都不懂,但是又好像都會,很莫名其妙。

方白的腦袋裏裝著四書五經、四大力學、元素周期表、各種佛經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是他又無法理清楚這期間的關系,因為身處於書海之中,你是無法走出來的,因為你的閱歷不夠,當你閱歷夠的時候,也就是走出來的時候,同樣,也便是你得道的時候。

“在重復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得明白三個字的關系,這三個字便是:儒釋道。”

“儒釋道,儒你們完全可以理解,那便是讀書。”

方白開始解釋起了這所謂的儒釋道,古人其實很有意思,他們所有的詞匯都有自己的含義,為什麽回事儒釋道,不是道釋儒,也不是釋道儒?

這三者,最直接的關系便是明心,修身,養性。

讀書明心,習佛修身,學道養性。

但這也不是儒排在前面的原因,之所以儒排在前面,是因為儒最簡單。

儒在古代,指的便是儒生,讀書人,讀書對於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有多簡單?你會一句之乎者也,也便是讀書。

也只有當讀了足夠多的書之後,你才能明白內心的想法,不然,你就只能被自己的欲望所支配。

那麽讀了足夠多的書之後,就會開始修身,這個修身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控制自己身體的欲望,然後你就會發現,這跟佛家的修行方式非常像。

佛家為什麽要剃發,為什麽要有戒律?

這都是對於初級的佛徒而言,觀音有頭發嗎?佛祖有頭發嗎?菩薩有頭發嗎?都有,誰沒有?羅漢!

羅漢在滿天神佛之中的地位可以說是最低的。

從這個側面來說,只有最初修佛之人,才需要剃發,但是隨著人們墨守成規,再加上習慣二字,剃發便變成了規矩。

剃發的好處是什麽?便是除去煩惱,青絲又稱為煩惱絲,剃掉頭發,便也是抹去頭發,戒律的用意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說,你跳過了儒這一階段,直接修佛,那麽你是非常難控制自身的欲望的,因為你不懂自己要什麽,也不知道自己追求什麽,那麽身體裏的欲望便會占據你的大腦,你只能靠戒律來控制自己。

一直到修身大成之後,這個時候便會轉為養性。

這個稱呼可能不好聽,換一個就是道法自然。

這個時候,你對於很多事情都看的非常透,因為你已經“得道”了,用佛家之語來說,便是頓悟。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頓悟,他沒有讀過書,但是通曉世間一切道理,無論什麽樣的問題,他都可以給予解答。

這便是得道。

而這個道,和道家所追求的道,是一個東西。

道家講究的便是無為而治,道法自然,並非所謂的修仙。

但是你想要修道,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你跳過了儒、釋兩個階段,道這個東西很難懂。

你必須擁有足夠的閱歷、歷經紅塵、知曉很多事情之後,你才能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