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孔丘同行(第2/2頁)

其實就跟後世宣揚正能量一樣,孔子的追求太過完美,實現不了,但不能因為人性貪婪邪惡的一面,就否認善良美好。

對於國家而言,品德必然是要被宣揚的,如此才能減少紛爭,把戰亂和謀逆降低到極致。

真正的儒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會像後世的腐儒,明明自己做不到,還要要求他人達成,扭曲本意,為自身謀利。

於是乎,顧承發出邀請:“孔先生大才,可願來我姜國講學?”

孔丘起身道:“不敢請耳,固所願也。”

他其實不是拘泥不知變通的人,否則也不會去見齊君,完全按照君臣父子的說法,應該去朝周天子。

孔丘知道自己的思想要得到實現,遵奉周天子是無用的,他希望能找到一個貫徹自己主張的君主,由君主來施行,達到天下大治,萬世太平。

姜國雖然弱小,但如果能通過這個小國,來讓周遭的大國知道,儒道大德是可以實現的,那再好不過了。

而孔丘同行,深入探討,天樞十二卷內,儒家之道的光輝也逐漸耀起,與兵家之道,有爭鋒呼應之勢。

帶著越女,範蠡,文種,孔丘,再回姜國土地,顧承仰首望去,浩蕩國威,引而不發。

他微微一笑。

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