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北上滅匈奴

自從接到邯鄲淪陷的消息,王翦和李牧,其實都知曉了此戰的結局。

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此次真的會重現長平之戰的屠殺。

一旦趙國二十萬男丁再死,亡國再無僥幸。

不過秦軍的損失,也必然慘重。

歷史上,王翦為什麽要使反間計,令趙王陣前換將,害死李牧?

不是他打不過李牧,而是無法速勝,且損失會很嚴重。

現在是同樣的問題。

這十多萬趙軍已經注定敗亡,但以李牧對趙的忠心,必然要施展渾身解數,對秦軍造成最大的傷害,為趙國的存續爭取一線渺茫的希望。

如李牧這樣的名將,抱著必死的決心,所做出的最後爆發,是極度可怕的,連王翦也無法避免,所以他方才眼中有少許的遲疑。

絕非憐憫,而是在思索是給趙軍一線虛妄的生機,還是不顧損失的趁勢全殲。

片刻的猶豫,王翦選擇了後者。

因為他認為李牧不會中計,與其橫生枝節,不如痛下殺手。

直到一道流光自天邊飛來,眨眼間落入手中。

王翦下意識地接過,瞳孔收縮,瞬間驚出一身冷汗。

但凡大將,即便是身先士卒,也有重重親衛的保護,看似兇險,實則安全,而這封信件竟能穿過左右親兵的保護,直接落在他的手中,簡直是神乎其技,如果將信件換成箭矢,他焉有命在?

萬軍之中,取將首級!

王翦警惕升到極致,展開竹簡,開口四個大字,便是一驚。

“匈奴南侵!”

他眼中閃過厲色,喃喃低語:“這群狼崽子,真是無孔不入!”

與李牧類似,王翦這一身本事,也有與匈奴交鋒的功勞。

秦燕趙都與北原接壤,匈奴和胡人長期侵犯邊疆,雖無致命威脅,卻是煩不勝煩,三國為了爭逐中原,無奈之下也唯有采取築長城禦邊的對策。

而三國之中,受匈奴侵犯最嚴重的,就是趙國。

所以即便沒有長平之戰的大傷元氣,趙國也有先天缺陷,匈奴不斷寇邊,國力長期損耗,以致於趙國人丁最是單薄,雖是名將輩出,但守成有余,擴張不足。

這就難怪此次趙王如此激動,想要奪取河西,再一舉滅秦。

一旦成功,他就是趙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更甚趙武靈王。

可惜失敗帶來的後果,更是趙國無法承受的,不僅被魏韓燕圍攻,連北方的匈奴都來趁火打劫。

“北上滅匈奴?原來如此!連趙軍的拼死反抗都算計在內了嗎?”

王翦心思急轉,往下看去,越看越是心驚。

“不是呂不韋,到底是誰……”

此次滅趙之局,王翦本以為是呂不韋所布置,還心生敬佩。

秦王掌權後,呂不韋的下場必然淒慘,甚至會累及滿門,然而呂不韋假意叛秦投趙,引得各國對趙崛起大感驚懼,聯合攻之,助秦滅此世仇。

為了一統大業,嬴政放下過往的恩怨,饒恕呂氏滿門,呂不韋以一死換得趙國覆滅,亦是名留青史。

然而王翦此時方知,這根本不是真相。

呂不韋不是設局者,他也僅僅是大局中的一環,燕趙的覆滅更不是結束,布局者要的是一統北方!

何為一統北方?

以秦滅趙,再用趙國兵馬,覆滅北原的匈奴胡人,方得全始全終!

只是李牧,會答應嗎?

這一刻,王翦的目光透過血花紛舞,殘肢斷臂,望向了趙軍中陣,武安君大旗所在。

“北上滅匈奴,是我十數萬趙軍唯一的生機?”

與此同時,李牧握住竹簡的手指微微發白,渾身正在顫抖。

他終於醒悟,自己與趙國,落入了一個何其龐大的局中。

兩條路在眼前展開——

一條路,是死路。

那信件上毫不掩飾的殺機,展現出千軍萬馬,取敵首級的能力。

如果拒絕,第一時間就要將李牧格殺於此。

沒有了這位武安君,本就絕望的趙軍士氣必然崩潰,陷入一面倒的屠殺中,根本對秦軍造不成多少傷害。

另一條,是絕路。

十多萬趙軍,在秦軍的押解下,過趙國長城,北上滅胡。

看似保留了一線生機,其實只是飲鴆止渴。

但趙國此次滅亡已成定居,如果在擊潰匈奴後,趙軍的這些青壯還能活下來,那至少日後有復趙的希望。

何況匈奴南侵,是趁火打劫,李牧在邊境抗擊匈奴近二十年,深知匈奴胡人的殘暴,一旦入境,必將生靈塗炭,那些可都是趙國的百姓,趙國的子民。

最後信上也承諾,只要趙軍滅匈奴,就不傷趙王性命。

李牧緩緩閉上眼睛。

這是選擇嗎?

不!

無論是郭開、呂不韋、李牧,亦或是趙國、燕國、韓國,在洪流之中,都已別無選擇!

“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