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為伯樂

“何進此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徐晃,去查查,他是怎麽將蔡氏帶來的!”

打發走了何進,顧承立於承乾宮外,喚來徐晃。

徐晃目前已從蒼龍門調入身邊,地位相當於親衛統領。

他辦事麻利,不多時就回報。

“河東衛氏麽?二等世家,蔡邕出身陳留蔡氏,欲與其聯姻,倒也門當戶對!”

顧承對於河東衛氏早有耳聞,衛青衛子夫的家族,誰人不知。

當然,如今的衛氏,早就不是昔日的皇親國戚了,昨日何進闖入衛氏府邸,明言要接蔡邕的女兒走,衛氏子弟連個屁都沒敢放,任由蔡文姬被帶走。

“不過何進能想到蔡邕,牽線搭橋,雖然得罪了衛氏,也不是真就那麽愚蠢。”

顧承微微頷首,親筆寫下一份拜帖,交給徐晃:“替我送入橋府,明日登門拜訪!”

“殿下!”

“橋公!”

第二日,顧承來到橋府,橋玄率上下相迎。

這位卸下戎裝,一身勁袍,腰杆挺得筆直的老將軍,正是那日率領赤龍衛,迎戰張角於吉之人,他乃是三朝老臣,威望極高,曾以三十萬軍隊擋鮮卑、南匈奴、高句麗三百萬聯軍於邊境,大敗蠻夷。

十年前,橋玄已位極人臣,歷任三公,頗得靈帝信任,可惜靈帝在早期的掌權成功後,變得越來越昏庸,黨禁再開時,橋玄心灰意冷,托病請辭。

實際上這病也非假裝,顧承發現,此世雖是仙武,但無雙境強者的壽數並不長。

無雙境上應諸曜,點亮自己的本命星辰,借助星辰之力戰鬥,舉手投足間有無窮偉力,但這種方式似乎也透支著生命,使得這些拔山超海,呼風喚雨的存在,活得並不長久。

顧承曾經惡意地想過,這個世界的星辰肯定是覺得溝通它們的人太多了,定時要清理掉一批,才能得見安寧。

橋玄年輕時鎮守邊疆,征戰沙場,乃是無雙境巔峰,老了後也不免星力衰退,實力下降,甚至被蠻夷邪術所擾,舊傷復發。

對於這位一生剛正不阿的老臣,顧承是十分尊敬的,得到玉凈瓶後,以還陽水為橋玄療傷。

“橋公,伯喈先生的家眷正在我府中。”

落座後,顧承開門見山:“我素來敬仰其清名,已派人去吳會之地相請,伯喈先生當年幸得橋公慧眼征召,更在宦官加害下保護,亦是一段伯樂佳話。”

橋玄撫須,笑聲爽朗:“琴遇知音始可調,伯喈曠世逸才,得殿下賞識,不使良臣埋沒,才是佳話啊!”

這番互相吹捧,就將蔡文姬與衛氏的事抹去,誰都無法指摘個不是來。

顧承又問:“我舉薦的三人,在軍中如何?”

橋玄道:“殿下慧眼如炬,劉玄德、曹孟德、孫文台,此三人皆猛將能臣!”

橋玄雖然已經辭官了,但他在軍中威望極盛,現在的四中郎將都受過指點,顧承安排三人入軍任職,再簡單不過。

而這三人,就是未來三國的奠基人。

劉備,曹操,孫堅。

此時三人都不得志,劉備就不必說,大漢皇族中沒多少比他混得更慘了,曹操本有祖輩庇護,當年卻因得罪了宦官勢力,被貶官下放,孫堅算是相對好的,也只是縣丞。

原本三人在黃巾起義中就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現在顧承掌權,自然可以選擇打壓,但他最終決定啟用他們。

這不是養虎為患,恰恰相反,自強而不息,厚德以載物,是可大成。

要挽大漢國運,不在於提前滅掉三國。

即便劉孫曹三人死了又能如何,天下真要亂了,大漢要滅亡了,還有另外的諸侯崛起。

顧承有歷史先知先覺的優勢,卻又不局限於原歷史,對於劉孫曹的態度,也很客觀。

這三位如今是忠臣。

劉備本就是皇族,他不可能希望大漢滅亡,畢竟他無法未蔔先知,知道天下大亂後,自己會被漢獻帝稱作皇叔,反倒成了劉氏的旗幟;

曹操年輕時的志向,是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死後題墓,是為漢征西將軍曹侯。

孫堅更是兵聖孫武的後人,少年英雄,忠壯之烈,更明言大皇子乃明公,必效死力,否則就是忘恩負義,為天下人唾棄。

如今三人各領精兵,每戰必勝,戰功赫赫,大皇子識人之明在軍中散播,一時間許多懷才不遇之人振奮,都在找門路向大皇子推舉自己。

橋玄此時就取出了幾分信件,呈給顧承,顧承取來細細看了,暫時放到一邊,又問道:“橋公,那仙道敢於背後支持張角叛亂,就不怕我大漢派兵剿滅嗎?”

橋玄面容肅然:“老臣不敢欺瞞殿下,非不願,實不能也,仙道宗門要麽遠居海外,要麽位於奇山大澤,我大漢天軍開至,他們就遁入洞天躲避,然後策動異族,犯我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