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方運解題

一般來說,科舉的考試很少會涉及眾聖之爭,請聖言大都只是考一些常識。

但今年的童生試偏偏出現涉及聖道之爭的題目,不知道眾聖們有何深意。

方運在答題的時候沒有多想,但現在有了多余的精力,陷入了思考。

科舉內容跟《聖道》和《文報》一樣,多多少少都能顯露出一些平常人難以覺察的東西。

申洺繼續念題對照,到第三頁的時候,稍稍愣了一下,道:“這道題目考的似乎是《左傳》的內容,詢問魯莊公時期,魯國國都曲阜與齊國邊境的大概距離。這題……怕是本次童生試的難題之一吧。方虛聖回答得極多,共有三段,看來是在魯莊公時期,兩國相鄰的國土至少變化了三次。不知道諸位可有作答?”

鄧學正搖頭道:“此題若給我足夠的時間,或可答完。但,此題十分刁鉆,邊境變遷是其一,最難的是曲阜與齊國邊境的距離,我在答完試題後還在思考,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有書籍寫明兩地距離。”

捕頭路弘點點頭,道:“我看到這題的時候,也束手無策。也不知哪本書記載了距離,至於邊境變遷,若有足夠的時間,或可慢慢理清,但只此一題,就可能耗費一個時辰。此題,今年怕是無人答出。方虛聖說兩國領土變化三次,可否解惑?”

“還請方縣令解惑!”申洺和陶定年等人一起大聲請教。

方運掃視眾人,路弘是兵家之人,是真心想請教,可申洺等人明顯是在起哄,盼著他說錯,畢竟知道答案和詳說解題思路是兩回事,一個是自己會,一個是教會別人。

方運毫不怯場,道:“若想知領土變遷,自然需要知曉魯國與齊國在魯莊公時期的交戰次數,通過交戰次數、位置和最後的談判來決定。《左傳》記載。魯莊公九年,魯國被齊國打敗。魯莊公十年,魯國以曹劌為將戰勝齊國,也就是著名的長勺之戰,形成膾炙人口的曹劌論戰,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成為一段佳話。這點諸位記下,稍後會再次提及。魯莊公十九年,齊國攻打魯國西鄙。這也算是兩國交戰,但是,齊國在魯國北方,這次齊國攻打西方,無論損失多少領地,都不會引發北方距離變化,所以不算在內。魯莊公十三年……”

方運通過《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等記載春秋歷史的內容,確定在魯莊公時期,魯國與齊國北方的邊境有三次變化,這三次變化,改變了魯國國都曲阜到齊國的距離。

方運說完,申洺等官員啞口無言,一部分官員交口稱贊。

“不愧是方虛聖,才思敏捷,我等難及!”

“天下間,除了方虛聖,怕是無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理清數十年內發生的兩國戰事。春秋時期,戰亂頻繁,不仔細梳理,不可能理清。”

路弘想了想,問:“方虛聖,您方才提到魯莊公十年發生的曹劌論戰和長勺之戰,說稍後提及,為何後來只字不提?”

“咦?”眾人這才發現,申洺立刻精神起來,這可能是方運的疏漏,或許是突破口。

方運微笑道:“路捕頭,虧你還是兵家之人。別人不知道如何計算曲阜到齊國邊境的大概距離,你怎會不會計算!你啊,死讀書,讀死書!”

方運說到最後,收起笑容,聲音震得周圍的人耳朵嗡嗡作響。

方運一身白衣,立於涼亭,神色嚴肅,不怒自威。

在場眾人本能地感到寒意遍體,哪怕是申洺都情不自禁低下頭,方運是縣令,但也是虛聖!

在殿試期間,方運是不能動用虛聖特權,但眾人也不能無視他的地位。

若方運以縣令之身指責路弘的政務問題,在場官吏都可直接反駁。但方運現在是討論學問,眾人必須要先聆聽,等方運表達完所有觀點,眾人才可以反對。

路弘望著方運,感到站立在面前的不是一個少年,而是一位嚴師,不敢有絲毫的惱怒,彎下腰,虛心道:“請方虛聖指點。”

方運道:“你背誦一遍《曹劌之陳》!”

路弘還是有些疑惑不解,略一思索,當眾背誦:“魯莊公將為大鐘,型既成矣,曹劌入見,曰:‘昔周室之封魯,東西七百,南北五百……’”

路弘繼續背誦。

《曹劌之陳》又名《曹沫之陳》,是記錄魯國兵家大將曹劌與魯莊公談論政事和軍事的書籍,乃是一部兵書。只不過由於年代久遠,甚至早於孔子誕生一百多年前成書,多有佚失。

對於讀書人來說,孔子誕生之前的歷史都相對模糊,也是這題的難點所在。

路弘背誦完整篇《曹劌之陳》,還是有些疑惑,其余眾官也全力思考,不知道這裏面到底藏著什麽秘密。

方運見眾人都想不到,嘆息一聲,道:“路弘,我問你,曲阜與齊國邊境之間地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