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初次收獲(第3/4頁)

澆灌三千畝地、其中還有大量吃水的菜地,一條水渠都不夠用,哪可能一架水車就夠解決吸水問題……現在還是剛入夏的時節能見得著雨水,等到比較幹旱的時候澆水不足,那就等著減產去——這都是為了部族的種田大業,完全不是蕭雲想折騰人!

嗯,這次造水車蕭雲沒有全程參與,不是他想偷懶,而是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六十塊大田、合計六百畝的麥田進入重要的分蘖期了。

冬季過於漫長且隨隨便便就是零下二三十度的大草原上,冬小麥是不可能存在的,至少在沒有那能力搞出抗凍的麥種前絕對別考慮,人家草原袁隆平牛頭人都沒去瞎折騰這事。

相對於成長周期更長、更好吃的冬小麥,春小麥雖說味道要差一點但是勝在生長周期短……才剛播種下去六十來天,麥田的麥苗便進入了分蘖期。

小麥的分蘖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麥苗分蘖的多寡直接決定抽穗的多寡,最牛逼的麥苗分蘖是傳說中有人用一粒麥種培育出上百個分蘖、抽出一百多個麥穗——嗯,這種神話聽聽就好,蕭雲不會去做這個夢。

翠綠的麥苗成壟生長的麥田裏,蕭雲走進去後先檢查了一下除草的成果……呃,沒有除草劑,又是頭年開荒的生地,雖然沒有出現草盛麥苗稀的尷尬情況,但是冒出來的雜草還是多到惡心——這還是在施肥播種前蕭雲就灑過肥皂水除草的情況下,要是當時沒灑那遍肥皂水,問題搞不好更嚴重。

麥田除草,靠拔草的話很有可能傷到麥苗的根系,所以在分蘖期前蕭雲又拖上兔猻們再次灑了次肥皂水除草……

這次除草下來雜草的情況控制了不少,但零零散散的還是有,這情況蕭雲就沒什麽辦法了,只能指望收獲後有鐵犁能用、狠狠地給他多翻耕幾遍田地把草籽都翻出來讓大雪凍死。

蹲下來檢查麥苗,果然,部分的麥苗基部葉腋內已經伸出了比手指頭略短的分蘖芽,趴地上睜大了眼睛小心地數,已分蘖的麥苗一株大約分出了三十多片分蘖芽——播種前的施肥和出苗後的追肥還是很有效的,蕭雲狠心拉著族人和兔猻、灑在麥田裏的汗水(和淚水)讓這些被牛頭人馴化過的小麥長勢都挺喜人。

“記得大舅說過,分蘖期要對蘖數量進行控制……這個大概用不著,這個麥種不是地球上被農學家調教過的麥種,沒那瘋狂分蘖的基因,三十片左右的分蘖芽搞不好就是極限了。”一臉喜悅地觀察著麥苗,蕭雲使勁兒回想著種麥方面的知識,“還有什麽要注意的來著……分蘖期是根系成長的重要時期,光照和溫度倒不怕,現在天氣轉暖日照還算長,草原上的氣候還是挺合適小麥生長的。水的話水渠優先的麥田,也不用擔心,多注意澆灌就行了……嗯,就差追肥了。”

出苗的時候用骨粉復合肥頂替了一波,之後蕭雲在催促族人幹活兒的同時也沒忘記肥料這事……莊稼靠什麽長?一水二肥三農藥,要沒這三大件,地球上的人口餓死一半都算往好處算。

在主體民族人口只有三十二人的現在,想搞花肥工業比做夢還美,能指望的還是只有天然肥料。好在這會兒天氣轉暖不用像冬季那樣花費好幾個月的漫長時間來發酵,叢林裏鏟的腐殖層、鳥糞、蠍尾獅的舊巢穴裏拖來的骨頭砸的骨粉、人畜糞便、沼澤裏挖的黑泥,已經在麥田附近的空地上堆著發酵了四十多天,正可以鏟來用。

要注意的是這個時期的追肥不能在分蘖前期進行,得等到分蘖高峰後,標準的名兒叫“拔節追肥”,目的是促進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爭取穗大粒多,保證收獲時的產量。

在追肥的過程中也不能和之前一樣施加均勻就行,得講究一下細節,分蘖較多(三十分芽以上)的麥苗要稍稍減少施肥的量,控制澆水;分蘖中等(三十左右)按平均量施加,分蘖較少(二十以下)的則要多施肥,多澆水。

發酵成熟的土肥兌水混合、糟爛,視麥苗的分蘖情況小心地將肥料水施加到麥苗根部附近的土壤中……這種事兒要讓去年的雪狼人來幹那是比讓他們繡花還難,現在的話……嗯,人的潛力都是逼出來的,這話是絕對的正理。

停工五天全員施肥,活兒幹完了,雖說不累但心累得沒法形容的雪狼人們全躺在田埂邊默默望天,懷念著之前無憂無慮撒歡放牧打獵的日子……結果還沒懷念到醞釀出熱淚呢,阿雲這個魔鬼又把他們吆喝起來,宣布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咱們的大白菜該收獲了!”

“哈?”捶著老腰的族長硬是沒理解。

“我是說,我們種的大白菜該收獲了。”蕭雲擦了把額頭上的汗,“嗯……我得先跟大家道個歉,牛頭人給的三種蔬菜大白菜是最好種的,一般五十天左右可以收成……但我這不是忙昏頭了嗎,事情一件接一件的來……不過晚個十來天收成也不要緊,最多就是老一點點。總之,我們地裏的大白菜得趕緊收了,收掉還能繼續種下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