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糧食危機

用野豬肉制手工皂沒啥可說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在提取堿液上。

呃,話說提取天然堿液其實也挺簡單的,磚窯裏扒拉點木頭燒的白灰(自己過濾掉大塊的黑炭),加水,水量蓋過草木灰半指,放入陶鍋中煮個十幾分鐘,端下來靜置一夜,鍋內表面上那層淡黃色的液體就是堿液。

有了堿液,制皂就沒啥問題了,熬好的野豬油裝在陶碗裏、隔著熱水加熱到一定溫度,待油和堿液的溫度差不多(都裝在陶碗裏,以摸陶碗時不太燙手為標準),將兩種液體進行混合,開始攪拌。

這個加工過程要保證通風,還要保證混合液體不能降溫太快,蕭雲是在敞開門的活動室裏進行的,選擇的時間是早上、幼崽們都跑出去玩雪的時候;加工期間混合液體以隔水加熱的方法保持溫度,以分叉的荊棘制作的攪拌工具持續攪拌差不多半小時,混合液體變成米糊狀,這就是皂化反應完成了。

接下來麽把皂化的液體倒入比較淺的磨具(蕭雲直接拿了磚模來用),隨意丟個地方等待其成熟就行了(必須在通風不透光的地方放置一個月以上才能用)……簡單得一匹,沒有任何技術難度,剛入冬的時候蕭雲決定在冬天搞定羊毛,就做了幾磚模的手工皂丟那擺著(所以那段時間沒有野豬油能煎魚給牛角吃……)。

這種不講究的做法搞出來的肥皂非常原始,不過反正能用就行了,不講究……蕭雲來到這個世界學到的人生哲學就是有沒有都不能保證的時候憋瞎嗶嗶啥好不好,剛穿來的時候還連生肉都吃呢。

硬要說的話,他搞的那個不能吃的醋才叫簡單粗暴……

釀醋要發酵,發酵要酵母,好在自制酵母這事兒難度也不大,拿個陶罐裝上搗碎的奶酪幹(部族自產)、加水放在活動房(地暖溫度在30度左右)裏發酵,每天開蓋搖幾下,四~五天左右罐內出現氣泡,就是發酵成功。

濾出酵母原汁,加入半斤左右換水煮過多次的橡子粉(沒地兒找麥粉去,將就點),揉好了放在室內發酵,約10小時後橡子粉變得較為蓬松,將其捏成小團……自制的酵母就這麽搞出來了。

再來嘛……就是折騰黑豆,泡、煮、蒸,蒸完了趁熱搗爛,攤在藤草墊子上濾幹水分,溫度降到不燙手、微溫時,把橡子粉做的酵母捏碎攪拌進去,然後涼到只有一點點溫度、但不至於冰冷的程度(10~20度),裝壇、擺有地暖的活動室溫發酵(需要30度左右的溫度)。

兩天左右壇子裏有輕微的酸味就算成功,往內沖水、加橡子殼磨的粉(沒谷糠沒麥麩,隨便找個替代品)、攪拌以保證灌內氧氣空間增大,繼續發酵,約一周後,罐內傳出刺鼻的酸味,大功告成。

如果是拿來吃的醋,接下來還有沉澱過濾、加入其它調味材料、長期發酵以待醋熟化的流程,蕭雲等不了那麽久,直接沖水後就拿來洗毛了。

總之……在這個操蛋的啥都沒有的地方,蕭雲真心是想做點啥事兒都得肝到頭禿……

好在辛苦折騰下來也不是沒有收獲,現在堆在他身前的十斤羊毛就是這番努力的獎勵。

“真是太不容易了。”蕭雲深沉臉感嘆,用手指輕捏蓬松卷曲的羊毛團子,加工後的羊毛因為用堿性的肥皂洗過的關系有點兒脫絨,不那麽柔然順滑,但總歸是毛,能紡線,當然……這種長毛再怎麽加工也還是有點粗,紡出來的毛線也就比麻線好點有限,貼身穿估計夠嗆,編織外衣、地毯什麽的勉強還成。

發動族人一塊兒折騰原毛前,蕭雲得讓族人親眼看見加工過的毛的實用性,於是他便……繼續自個兒紡線,手工紡錘再度轉轉轉……

“——尼瑪!這樣純手紡效率太低了啊!”

一只手手動撚毛、另一只手拿紡錘自轉牽伸,隨便玩玩體驗下新奇還行,真要這麽紡出十斤毛線,光是想象一下蕭雲就覺得有點絕望——就算他只是把毛纖維混合後拉伸成紗線、再將紗線纏繞抱合成粗毛線繞到紡錘上,這個工作量也不是開玩笑的。

也就是說……想要完成紡羊毛線、帶領族人全體穿毛衣這個操作,蕭雲得先把手搖紡車肝出來……一想到其中的技術難度,蕭雲便覺頭頂一涼,特嘛的,又要肝禿頭了的樣子。

話說手搖紡車也不是說技術含量就高到手工做不出,現代社會一些幼兒園大班都會有老師帶著屁孩子們做紡車手工。但問題來了,那是在有現成材料的情況下……幼兒玩具版的手工紡車是用硬紙板、齒輪積木、筷子、膠管、膠槍之類的便利工具做出來的,而現在的話,蕭雲全都得自己DIY……這種閑出屁來的現代人拿來休閑放松培養情操的娛樂行為,在這個世界就是這麽操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