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青囊醫仙(第2/3頁)

但夏國的文明基盤來自東漢,不論巫仙神武文儒,都接受陰陽五行,天人感應之說。哪怕華佗這等古之名醫,在診斷治病時也會將病症歸結於人體自身的陰陽五行失衡。詛咒也不例外,在華佗以及靈宮諸巫的認知中,詛咒就是“邪祟入體”,需要進行相應的手段來拔除。

白起:“你不能根治?那能不能暫時緩解病症?”

“可以一試,但需要這位小兄弟相信我。”

靠著虎皮,姬樂聲音虛弱,輕咳幾聲:“異世界中,外族蠻夷信不過,但本族人如何信不過?元化公盡管動手吧。”

華佗拿出金盆,以金針在姬樂身上紮了幾下:“我要給你放血,將體內一部分沾染邪氣的毒血放出。”

一邊說,老翁一邊觀察姬樂的表情。

姬樂微微皺眉,但並沒有反駁或者激烈反抗。

這順從之舉讓華佗不由松了口氣。

行醫多年,他見過各種病人。許多人一聽什麽放血開膛,馬上翻臉。肯信任自己,並且默許自己用各種方法治病的人,著實不多見。

他哪知道,姬樂穿越的那個年代,別說什麽放血刮骨,就連移植器官都習以為常。他對華佗的外科手術,還是很信得過的。

姬樂指尖突然傳來一陣刺痛,只見黑色的血水從指尖滲出,緩緩滴入金盆內。僅僅幾滴血水,就把一盆凈水染成墨色。

“好重的邪氣?”華佗驚呼道:“小哥,你這是在哪裏沾染的邪祟?難不成,你去地底了?”

“地底?”姬樂詫異問:“地底是哪?我二人從外界而來,乃夏國之人。”

姬樂在放血時,講述先民百年建立的夏國。

“桓帝時期的先民嗎?”華佗聽後,臉色也是復雜不已:“想必,也是戰亂時因禍避難,從而流落異世吧?”

他們這第六批先民在建安年間穿越,正是為了那東漢末年的大亂。

“這麽說的話,你二人並非我大漢子民,而是先民遺留在異世界的後裔?”

白起正要開口,姬樂馬上說:“不,我們不是後裔,而是降靈召喚而來。”

“降靈?”

“這個異世界有自己獨特的法則,當一個城邦建立後,就會擁有類似的國運凝聚體。我們夏國的凝聚體是一團薪火。通過薪火,可以召喚古之英傑進行幫忙。我二人就是故土世界降臨的人傑。”

白起眼睛微微睜大,看著姬樂在自己面前胡言亂語。

“我二人都被薪火召喚,屬於夏國的守護者。當然,我們的年代不同。我身邊這位,年代別說漢代,甚至可推算到先秦時代,相信他的名字元化公也聽過。武安君白起。”

“秦朝白起?”頓時,華佗神情肅穆,從椅子上站起來,對白起重新打招呼:“竟然是先秦時代的名將,失敬失敬。”

“已死之人罷了。”白起不以為然,點頭打過招呼後,繼續靠在柱子上觀察姬樂放血的情況。

華佗這時候上前幫他換了一盆水,然後問:“那麽小哥又是哪位人傑?”

“我來自元化公之後的年代,不然也不會知道您的名聲,乃漢族血裔。”姬樂刻意模糊自己的來歷:“對了,在我們那個時代,將您和另外兩位名醫,並稱建安三醫。”

“建安三醫?”華佗果然被姬樂的這個話題吸引,沒有繼續追問姬樂的身份。

“老夫那個時代,除卻仲景老弟外,不知還有哪位同行流傳後世?”

“元化公的時代,董奉好像還沒出生。不過他因杏林之事,也曾美名千古。”姬樂略略提及後世對三人的稱頌,其中以張仲景影響最大。

“醫聖?張仲景被尊為醫聖?”他捋著胡須,不知在想些什麽。

“當然,您被尊為‘醫仙’,名聲不在他之下。只可惜,您的《青囊書》沒能流傳下來。”

“哼!那些小兒愚蠢,不敢受我醫書。”想到去年在牢獄中的經歷,華佗臉色頓時陰下來。

“不過元化公在此,想必再寫一卷《青囊書》也不在話下。”

“那是。”華佗從桌案上取來一部竹簡:“這上頭有我重新編寫的醫道心得。這一年來,我在族人中挑選弟子,總算沒讓這青囊之書失傳。”

姬樂打開一看,為首一句赫然是:“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這句話,不僅僅是醫術,更是天地之理,闡述整個元蒙宇宙的法則本質。

看這句話,姬樂心頭一跳,馬上往下看:“人,天地之慧,三才之交。古之真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歲百載計,乃天壽也。”

“然今人受於酒色之害,邪風之侵,致使陰陽不協,五氣失衡,故有病症。”

“醫者,固其源,保其本,滅其邪,補其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