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鵠羹(第3/4頁)

倉頡心中一動,笑指姬樂桌案上的羹湯問:“先生為殿下奉上鵠羹,你不如也嘗嘗?”

楊柯走過去,姬樂隨手將鴻鵠羹推到他跟前:“既然是老爺子的意思,你就嘗嘗吧。”然後,似笑非笑看向史皇氏。

姬樂當然明白史皇氏的小心思。

自己召喚伊摯,是打算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智囊。為此,還專門說通婦好,在這位大王後跟前解釋了半天。

但伊摯才能卓絕,史皇不忍心他屈居永樂殿內,打算讓他去幫楊柯治國,順帶幫姬樂看著楊柯,免得楊柯胡來。

楊柯嘗了鵠羹,不住點頭:“滋味鮮美,甚好。”

然後,他沖姬樂和史皇微笑:“字祖大可放心,我縱然喜好美食,卻也不會去搶姬樂的廚師。”

最後,還對殿內伊摯說:“足下可在靈宮安頓,回頭如果有意封食神,可以找我討要相應的領域法則。”

史皇不住搖頭,楊柯到底沒聽出倉頡的暗示,在靈宮待了一會兒便告辭離開。

“哈哈……哈哈……”姬樂捂著肚子大笑:“老大人,你這麽暗示人家,可惜楊柯這蠢材根本沒聽出來。怎麽,我好不容易請來的人才,你就要讓楊柯召去嗎?”

史皇無奈道:“小摯有大才,在這靈宮給你庖廚,難免委屈。”

姬樂神色一正:“正因為伊公多能,我才刻意請伊公前來相助。靈宮大行巫事,我和史皇大人皆非治世之才,需要伊公出面打理上下。重定禮樂,傳承巫道,以姓華夏。”

伊摯垂眉低首,聽到姬樂的話後,馬上道:“華夏一脈源遠流長,您既是公孫後裔,當佐之。”

平心而論,伊摯對漢民的感官又有所不同。畢竟他那個時代,別說漢民,就連秦人都不存在。但畢竟後世百族融合,盡歸華夏一脈,在這異世界中,自然還是漢民更加親厚。

何況,婦好還在這裏。

只是楊柯不識人,加上自己是姬樂召喚。比起夏王,還是服務“華夏”自身更好。

“只是鬥膽一問,靈宮比之夏台如何?”

姬樂微微皺眉,笑意散去。

倉頡臉色微變,死死盯著伊摯:“伊摯,你初來乍到,這等言語有些逾越了!”

夏台,昔日商湯囚禁夏桀之所。

“無妨。”姬樂見倉頡發怒,連忙勸阻安撫。畢竟老大人可是華夏的頂梁柱,也是輩分最大的華夏之民。

隨後,姬樂對伊摯道:“靈宮多歌姬美樂,何與夏台同論?”

“我為‘國靈’,他為王君,本是一體,不可借夏商之事借喻。”

伊摯聽罷,叩首謝罪。

這時,楊柯突然回轉靈宮:“姬樂,你這回召喚的存在是伊尹?”

他從靈宮離開往王庭走,半路上回憶剛才那碗鵠羹,腦子靈光一閃,突然琢磨明白倉頡的暗示。

“記得母親提及華夏典故時曾有所言‘昔伊尹烹鵠羹以見商湯’,字祖這是暗示我,關於這位人才的身份!”

伊尹傳聞乃治國大才。史皇氏這不是暗示自己趕緊請走,幫自己治理夏國嘛!

想明白後,楊柯果斷轉回靈宮。

但此刻為時已晚,姬樂安排伊摯在靈宮輔佐,幫自己處理公務。

“過幾天巫丞接掌太蔔之位,我有意讓伊公助我打理永樂殿。至於你,自己找人去。”

楊柯聳聳肩,又再度坐到姬樂旁邊。

他對伊摯也就是隨口問一問,想要看看能不能如蒙恬那樣,請入王庭幫忙。既然姬樂不松口,他也不計較。

“那回頭,你幫我找幾個得力的人?或者讓鷹揚他們來伊公這裏學學?”

“那要問伊公自己的態度。”頓了頓,姬樂又道:“靈宮易主後,我恐怕要離開一陣子。”

楊柯神色一正:“離開?你?”比起所謂的人才,姬樂的安危才是夏國之本!

“對。”姬樂表情也正經起來:“目前夏國發展有你們幾個足矣。伊公代我打理永樂殿,如果你有疑問,可尋史皇、伊公和阿姐商議。至於我,要出門找一件東西。順帶找一找我們的那一批先民。”

“那群先民啊?不能再問問地母?她對我們很關照的。”

姬樂幽幽一嘆:“前幾天我才得到消息,那第六批先民根本不是她召喚的。”

這是元希前幾天一並送來的消息,據說地母在召喚五批漢民後,就沒打算召喚第六批。

這第六批先民是偶然誤入當年地母連接的通道,在某個戰亂年間進入這個世界。而且時間點也很近,就在當初九宮城瘟疫的同時。

不得不說,很巧合的時間點。

地母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察覺這批先民出現後,幫忙修改這些先民的血統,讓他們適應環境。

但很快,就被天王發現,把這些先民的蹤跡掩蓋。

至於天王再也不在乎夏國的情況,不需要夏國驗證自己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有了新的一批先民,這些剛剛到來的先民更便於他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