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邊台之厄(第2/2頁)

處置了西方,姬樂繼續觀看地圖。

姬樂手摸著膝蓋,暗暗思索:“九宮城北靠靈山,形成一道天然防線。南部直面楊柯一行人,暫且無憂。至於東方……”

東方有不少小國,目前荀安還派人在卡羅城遺址開采鹽礦。

“東方是一條後路。靈山那些人如果幸免於難,我的意思就是讓他們前往東方匯合。因此,卡羅城必須要留住。”

對鄧愷說的話,姬樂並沒有說謊。假如自己活不下去,那麽給漢民後裔留下最後一支傳承,是自己作為國靈必須盡到的義務。

“但願,不至於走到這一步吧。”

將這些雜亂的念頭壓下,姬樂道:“邊台不容有失,只要邊台在,便可牽制西方各國,不至於讓敵人殺入九宮城。但東方也要有所準備,對卡羅城的人進行接應,同時避免東方諸國出兵。”

這時,就看出蠻荒時代的弊端。

各國空有遼闊的國土,但沒有相應的人口。除卻幾個城外據點,就只有一座孤懸的大城。很容易被敵人殺入腹地,一舉擊破。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問題,很大程度上跟神靈脫不開幹系。在這個蠻荒時代,諸神肆意妄為,隨意懲戒凡人,導致各國人口遲遲上不去,造成如今地廣人稀的尷尬局面。

因此,各國國靈才會達成默契,在大地之上形成對抗天神地祇的聯盟。

“所以在東方,本殿欲派人出使,爾等可有人選?”

既然天神降臨神諭,那麽肯定東方諸國肯定也有動作,只是暫時沒有傳來消息罷了。畢竟這裏沒有邊台一類的前哨,無法打探東方的動向。

所以,姬樂打算派人去東方諸國遊說,爭取拖住東方諸國西進的步伐,等楊柯收回手來,再著手對付東方諸國。

沒錯,西方諸國暫時放棄。按照姬樂和楊柯的戰略,先克南,然後向東發展,接近沿海。接著是北方,最後才是西方。

因為夏國在全大陸的位置較為偏東,被視作東方大國。而在大陸中央,是圖穆王朝所在。未避免兩個大國的直接接觸,夏國反而需要一些小國作為屏障,隔絕夏國和圖穆王朝的沖擊。

這也是遠交近攻的策略。目前夏國勢力不足以和大穆王朝交戰,所以要保留一部分國家當做緩沖帶,兩國遙遙結成聯盟。

去東方諸國的人選?

余媖低頭想了想:“殿下準備派多少人?”

“十余人足矣。”

鄧愷又要開口,被姬樂打斷:“行了,你這病號別亂跑。而且你身上帶著瘟毒,其他國家不敢讓你進。”

他嘆了口氣,努力用溫和的口吻安撫炸毛的青年:“楊柯、余媖輪番上陣,勸我好好關照你。難不成,我真能對你不管不顧?若非真將你視作國民,我又如何感知你的情況,得知你病了?”

同理,要不是鄧愷的確認可夏國,將自己視作夏國人。姬樂也無法察覺他的身體情況。

鄧愷啞然,坐在余媖邊上默默不語。

“要說出使,老夫倒有一個想法。”史皇忽然開口,他撫著胡須說:“出使東方諸國,路途兇險。最好是一個有高深修為,能從容退守的人。”

“老大人的意思,您要親自去?”

“然——”

“殿下,小人願意出使。”在殿後偷聽的趙高忽然閃出,走到前殿,伏在地上恭恭敬敬說:“小人願意去東方,穩住那幾個小國。至少,不能讓那些小國和西方一樣,動了對大夏動手的心思。”

“你?”姬樂頗為意外:“你願出使東方諸國?”

青年虎目一瞪,暗暗露出殺機。而史皇氏的目光也幽邃起來,盯著趙高若有所思。

這廝不會是見夏國遭難,打算逃出去後投靠天神吧?

趙高連忙解釋,一臉真誠說:“殿下,小人也是諸夏之後,豈能見我等苗裔在此世絕跡?小人願出世東方,勸阻諸國不對大夏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