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另一批青皮紙(第2/3頁)

然後在周邊非議下,進一步給技工們施加壓力。

“假若趙高真贏了蒙將軍?那麽我們這些人豈不是幫兇?”

尤其趙高故意將自己被人砸傷的模樣展現給工人,更進一步讓他們人心浮動。

姬樂:“以趙賊的手段,如果他要籠絡人心。完全可以借這件事,將手底下的工人拉攏在自己身邊。然而,他沒有,反而更進一步迫使工人們產生他念。”

“那些工人為自己名聲考量,擔心自己也被國人迫害,便偷偷摸摸跟蒙將軍手下人串聯,將趙先生研究的技術泄露出去?”夷光:“兩撥工人本來就是農宮原本的技工,關系親厚。私下交流,不會引起旁人注意。”

“但蒙恬誤以為,是自家工匠研究出來的技術,命他們制造青皮紙。事後消息再捅出來,趙高便落在一個被人同情的位置上。哪怕蒙恬跟他有仇,在失去道義的情況下,也不會再繼續喊打喊殺。”

“這一局,趙高贏定了。比心機,蒙恬不夠格。”姬樂收起竹紙:“便這樣吧,回頭讓趙高多往金宮走動,但也要提防起來。”

姬樂西施一言一語,將這件事的始末猜得明明白白,暗裏偷聽的蘇芷張大嘴巴,吃驚不已:這些成年人的心思好黑!

她這還沒成年的小女孩聽到趙高的布置,在幼小的心靈留下一道不可磨滅的痕跡。

整件事情中,趙高根本沒有主動做什麽。只是在王庭散布風聲針對時,如同小媳婦一樣默默受著。然後故意縱容自己手底下人盜取技術,不再實驗間作防備措施。把自己擺在一個受害人的位置上,一副任由姬樂處置的模樣。

“可縱然我們清楚趙高的行徑,猜出他的想法又如何?”姬樂冷笑道:“這廝吃準本殿沒有證據,加上為維系靈宮法度,會主動保他性命,才敢故意賣弄手段。”

“所以,殿下讓我給他收拾房間,並且有所暗示,希望他在靈宮老實點?”

然而,能老實下來的趙高,也就不是趙高了。

“先看看吧,到底能在秦皇跟前那麽久,肯定不是庸人。有些東西,還是可以用的。”

比如秦朝律法。

縱然姬樂打算根據夏國的國情進行修改,但只要沾上“秦法”這兩個字,便會受到國民的極大抵觸。

因為夏國都是漢民後裔,受先民們教育,對秦朝的認知就是“暴秦不得人心,故失天下”。

所以姬樂需要一只替罪羊,思來想去,沒有人比趙高更合適了。

蘇芷聽到這,見西施準備收拾房間,趕緊跑去後面稟報青年和史皇。

聽到姬樂的處置,青年晃動酒壺,又給自己倒滿:“到底給蒙將軍留了顏面。”

裝作不知道,只當做一個巧合,按照紙張質量定趙式樣紙為上品,保全趙高性命。至於其他事,全然不知情。

不然蒙恬手底下的人偷學趙高那邊的技巧,回頭外人瞧見,自然會歸咎於蒙恬,誤以為是他指使,損傷清譽。

“趙高,不愧禍國之賊。”史皇看到這個結果,內心高度戒備。

他雖然宣稱不管事,但暗中密切關注趙高的言行。史皇清楚的知道,趙高並沒有對這件事進行任何的幹涉。甚至他對自己這一方的技工都很少接觸。

但正是這樣,最終結果卻如趙高期望的一般發展,此人心機不可小覷。

“趙高算準蒙恬性格,只要蒙將軍知道這件事,自己的命就保住了。”

“也是蒙恬馬虎,白白給他這個機會。當年的教訓,怎麽就不懂得悔改?趙高之流,怎能不多加提防?”青年一口飲盡:“無怪乎大好性命死於偽詔之下,簡直浪費!”

自己死於病榻,想活而不可求,但蒙恬被詔逼殺,卻是白白浪費大好人生。如果直接起兵,和扶蘇一起撥亂反正,那多好!

“大秦律法森嚴,扶蘇妄圖起兵,哪是那麽容易的?”

“那也不能傻傻等死。他活著,或許無法解決秦朝的末路。但他這一死,更是毫無價值!青史叫屈有什麽用?人能活過來?還是秦朝能復起?當然,秦朝滅了,才有我漢家天下,這一點倒要謝謝他們。”

“那換做你,當如何?”

青年理所當然說:“自然斬殺偽使,帶著公子扶蘇領兵入朝,和當事人對峙。”

倉頡:“……”

“怎麽?我說的不對?”

史皇表情復雜:“你來這裏這麽久,戾太子焉能不知?”

頓時,青年啞然。

沒錯,他那表兄弟碰到巫蠱之禍後,馬上找自己姨母借兵,然而結果如何?

從史書中看到這件事,青年也是大發了一頓脾氣,但那又如何?

故人已逝,當年的事僅僅成為青史上的只言片語,再無其他。

他在這隨意評價蒙恬當年的事。不也只是以後世人的角度點評?無法真正感受那個時代的悲涼,無法得知幾位當事人的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