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故天猶在,不見新天(第2/3頁)

聽到青年的話,史皇氏反而驚訝起來:“怎麽,你穿越的時候,太平一系已經在東漢滅絕了?”

“穿越?這又是什麽?還有東漢,我知道夏國是東漢先民建立的,但跟我有什麽關系?”

“咦?難道你不是——”

“咳咳……關於青年的來歷,回頭我再解釋。他失憶了,很多問題都不清楚。”姬樂打斷倉頡的問話:“老爺子,還是說太平教吧。”

倉頡心有疑惑,但還是說起正事。

“說起來,也跟我等來歷有關。大人應該察覺,我等穿越至此並非巧合。”

“嗯,不可能那麽巧,我和東漢先民穿越到一處。兩次穿越的重合度,未免太高了。”

“兩次?可不止啊。”倉頡神情古怪:“在我得享香火祭祀開始,親眼看到五批東漢先民的穿越。”

“五批?”姬樂臉色變了,他本以為東漢先民只有一波,一次來了五千人。在這裏建立夏國,自詡東漢的異世藩國。可如今看來,似乎另有內情?

“也對,一次五千人,東漢如果真憑空失蹤這麽多人,怎麽也會在歷史上記一筆。”

在太平時期,五千人同時失蹤,足以驚動國家了吧?

一直以來,姬樂都猜測是因戰爭而逃入山林的先民穿越,亦或者是某些世家隱下的黑戶穿越。

但仔細想想,楊柯先祖乃弘農楊氏後人,正兒八經的世家子。他都跟著穿越,顯然不是那麽簡單的。就算是東漢將領“殺良冒功”也不好直接對他下手吧?

“如果是分批穿越,倒說得通了。”

每次穿越的人數少一些,分批次來,不足以引起東漢王朝的關注。

“不過說是分批,最初穿越的那五千人只分三次,乃漢順帝時期穿越的先民。至於楊家一脈則是更晚一些的時代。但這五批人出現在異世界的間隔時間很短,短短五年之內便全部到來。”

“那這跟太平教又有什麽關系?”青年插嘴:“老爺子,還是說太平教吧!”

在他的時代,泰一主信仰昌盛,所謂的“太平教”……莫非是後世王朝崇拜的神明?

姬樂也點頭說:“我明白老爺子的意思,穿越背後另有內幕。不過這件事和眼下無關,先說太平教。莫非跟那東漢末年作亂的太平道有關?”

“非也。那太平道的黃巾之亂出自靈帝時期。而東漢先民的穿越,最晚一批也是桓帝時代穿越。”倉頡盡量用姬樂耳熟能詳的詞來解釋:“我所指的太平教,跟那太平道只是同源一脈,道統源流一致。”

姬樂低頭琢磨一會兒,忽然笑了:“老爺子的意思,夏國太平教的創始人是漢桓帝時期的方士。或者說,曾經得授《太平清領書》?”

“咦?國靈大人知道的倒是不少。”

“早些年聽友人提過。”姬樂慢慢回想了下:“《太平清領書》的真正創始人是誰不清楚,又說是西漢,又說是東漢,但這本書出現的時間肯定比太平道要早。啊——我明白老爺子的意思。莫非在這個世界,也是利用《太平清領書》鼓搗出一個太平教,最終引發大亂?”

“若是內部大亂也就好了。”倉頡嘆息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話國靈應該不陌生。而在此世,太平教也弄出一個類似的口號。更糟糕的是,他們還成功了,直接成為東漢先民信奉的正統教派。”

當年那批東漢先民雖然人不多,但可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五批先民包含各行各業的人才,方仙道的修士便隨著第五批先民一起到來。

《太平清領書》雖然被視作太平道的逆亂之經,但裏面的確有一些治病救人的手段。原本在東漢被視作無稽之談的術法,也在方仙道修士的研究中得以真正施展。目前夏國術法體系便有小半,仍借用《太平清領書》的精要。

再加上東漢先民因為誤入異世,人心無所適從,給予太平教崛起的土壤。使得傳承《太平清領書》的修行者夥同一群人立下“太平教”,以術法教化漢民。

“太平教建立之初,安撫民心,以術法庇護先民,凝聚漢家先民的向心力,倒也是掌權者樂見之事。可千不該,萬不該,就壞在一句‘故天猶在,不見新天’的口號上。”

太平教借助漢民們的思鄉之情,以太平教梳理泰一信仰,轉化為“黃天太乙之神”,打造漢民自己的天神。

青年頓時打起精神,好奇問:“黃天太乙,就是泰一主的另一化身?”

倉頡沒回答,而是對姬樂道:“你瞧,又一個相信的,無怪當年太平教大興啊!”

漢朝崇拜“泰一主”,張角的太平道就把泰一主的神格扭曲化,尊為自家至高神。

“但這樣做,無疑惹怒本土天神。”姬樂捂著臉:“我已經能猜到後面的結果。應該是本土天神大怒,滅了太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