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4章 迸碎重建(第2/2頁)

所以方蕩更喜歡用這種最正統最堂皇的的方式來度化這三名丹士。

隨著三丹士陷入心中的愧疚世界無法自拔的時候,方蕩的琉璃佛祖發出嗡的一聲巨響,一片慈悲洶湧而出,將三名丹士從泥沼中挖掘出來。

三名丹士深陷自己內心之中的愧疚之鬼的圍攻下,這是一個自我崩塌的過程,丹士們的本我本心本念都異常堅固,正常情況下從外部很難攻陷,方蕩琉璃佛像布下的恐懼是由內之外的,並非是要用外物來驚嚇對方,而是誘發丹士內心之中的曾經的愧疚來一點點碾碎丹士的心。

這就好比在堅固的堡壘外面死命敲和在內部用軟刀子捅一樣。

而一個人無論他的意志多麽堅定,他總有柔軟的地方,而他心中的愧疚就是打開心靈的最佳的鑰匙!

方蕩此時才真正明白了佛家的可怕。

這簡直就是世界上最陰損的手段,怪不得佛家別古神鄭給親手毀滅掉了,這樣的門派只要存在,就沒有別的門派的出頭日!

不然一個門派費盡千辛萬苦培養出來了一位金丹丹士,轉眼間就被佛家忽悠走了,這不是叫其他的門派吐血?

只有兩個字可以用在佛家的這種神通上,那就是無恥!

對於佛家被古神鄭給滅掉的事情,方蕩只有兩個字來表示自己心中的情感,那就是活該!

當方蕩收起了琉璃佛像的時候,三名丹士已經完全成了琉璃佛像的信眾,不斷的供給琉璃佛像一道道的信仰之力。

恐怖到慈悲,就是一個砸碎然後重建的過程。

用恐懼砸碎一個人的心,再用慈悲來將這顆心包裹粘合起來。

方蕩現在很好奇,他現在不過是鐵級佛像,若是到了銀級佛像的話,會是怎麽樣的一個場景。

鐵級佛像只能吸引人們過來觀瞧,而銀級佛像是可以叫人見到立即生出敬仰之心的。

方蕩此時對於佛家的文明生出了不小的興趣來。

方蕩隨後就離開了核桃城,他已經大致搞清楚了琉璃佛像的用途,至於佛家如何在核桃城中開枝散葉,方蕩就不去管了,皇帝和那三名丹士今後的余生將會不遺余力的推廣琉璃佛像。

方蕩想到這裏,不由得一愣,皇帝和那三名丹士會不遺余力的推廣琉璃佛像,而他方蕩豈不是也在不遺余力的推廣佛家?

那三名丹士和皇帝成了他方蕩的信徒,他方蕩豈不也是佛家的信徒?

雖然方蕩自始至終都只是將佛家的神通當成是一個工具一種手段,但在那尊背後有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小子的佛像眼中,他方蕩和那個皇帝和三個丹士又有什麽區別?

方蕩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你把別人當成風景卻不知道自己也是別人眼中的風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不也是鷹梟的美味佳肴?

方蕩原本就對那尊說話吞吞吐吐的佛像有著不小的芥蒂和懷疑,現在,這種芥蒂和懷疑被無限放大,一想到自己或許成了被人利用的一個工具,方蕩心中就生出難言的抵、制。

方蕩甚至開始有意識的和佛像劃清界限。

不過,抵、制歸抵、制,方蕩現在卻又不得不借助佛家的神通來壯大自己,因為他現在實在是太需要力量了。這對於方蕩來說,是一件相當無奈的事情,而對於那尊佛像來說,這就是陽謀,方蕩遵從也得遵從不遵從也得遵從。

隨著方蕩腦海中思慮萬千,一個方蕩從未想過的想法開始出現在方蕩的腦海裏。

自從佛像進入方蕩的識海之後,《陰符經》就再也沒有發出任何聲息,原本方蕩以為《陰符經》中的老者或許是因為他跟著佛像修習佛法而生氣了,現在,方蕩卻不得不生出一種,《陰符經》中的老者或許被佛像給害了的想法來。

畢竟對於一本經典來說,他的任務是傳承大道,方蕩如果專修佛家,《陰符經》中的老者應該想辦法將方蕩拉回來才對,實在沒有理由一下就沉寂無聲了。

這個想法一生出來,就開始不可遏止的成長,尤其是一想到佛像那不冷不熱的淡淡笑容,方蕩就越發覺得這或許就是真相!

佛像和《陰符經》之間乃是道統之爭,這種爭鬥最是兇殘和不留余地。

方蕩覺得,自己應該找個時候去《陰符經》中走一趟!

與不盡不實的佛像比起來,顯然還是《陰符經》那輕易不開口,一開口就是大道至理的老者對於方蕩來說,更有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