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肺炎與青黴素(科普章節,不喜可跳過)(第2/2頁)

弗萊明也許粗心大意,但敏銳性還是不差的,立刻進行諸多實驗、研究,最終確定,培養皿中生長出的黴菌能夠分泌出特殊的物質,可以殺死多種致病菌。他一邊激動無比的把這種黴菌命名為“青黴菌”、分泌的物質為“青黴素”,一邊寫論文發表。

等到論文在英國的《實驗病理學雜志》發表,已經是1929年2月13日。

故事就這麽結束了嗎?

顯然沒有,對於青黴素發展來說,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誠然,費萊明幸運無比的發現了早就在大自然中存在許久的青黴菌,但怎麽提純卻是個問題,根本無法用於臨床治療。

一直到1938年,英國牛津大學的錢恩、弗洛裏及希特利領導的團隊才成功的把青黴素提煉出來——這已經是青黴素被發現的10年後,論文發表後的9年後。

提取出來,故事依舊還沒有結束,因為最初的青黴菌產出青黴素太少了。

費萊明實驗室利用首株青黴素苗的繁殖,達到的青黴素產量,每毫升只有4單位,甚至更低,連續生產一個月,才能勉強供應一個病人使用。

之後經過諸多努力,美國的研究團隊設計出玉米漿培養液,把青黴素的產量提升了十倍——每毫升40單位,依舊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再後來,研究員瑪莉·杭特,在美國的伊利諾伊州的皮奧裏亞市場,發現一顆發黴的哈密瓜表皮長滿青黴。她用這顆哈密瓜進行多次篩選、培育,最終能青黴素的產量達到每毫升250單位。威斯康辛大學研究人員,有利用紫外光照射菌株,使其產生變異,把產量提升到每毫升2,500單位。

每毫升2500單位!這已經算是一個時代的極限了。

而一個人正常治療需要多少單位的青黴素?

按照地球現代的治療方式,哪怕是普通的感染,一天也需要960萬單位青黴素的注入。

960萬!

9,600,000,對比2,500!

3840倍!

差距多大,完全可以想象。

實際上,直到青黴菌發現好久好久之後,經過數不勝數的菌種改良,讓青黴素的產量提升到了每毫升50000單位,才得以商業化生產、大規模使用。在商業化生產、大規模使用之前,青黴素比黃金更貴,真的不是說笑。

這就是難題了!

李察眯眼。

如果他想要用青黴素治療,哪怕幸運到極致,能瞬間得到自然界的青黴菌菌苗,也得至少一個月後才能試著治療自身。實際一點的話,沒準一年後才能得到足夠數量的青黴素。

屆時,屍體應該涼透了。

嗯,涼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