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萊頓瓶

下午接近傍晚時分,王宮上方的天空快速陰沉下來,整個世界透出一種詭異的琥珀色亮光,預示著一場大雨的馬上到來。

李察宮殿前面的廣場上,一個親衛士兵手持著一架工匠制作出了的古怪風箏,一臉緊張的看著頭頂天空。

“轟隆”一聲,天空雲層間悶雷聲響起,一陣涼風猛地吹過廣場。

親衛士兵扭頭看向一邊,看到李察點了點頭,“咕咚”一聲吞了吞口水,壯著膽子把風箏升了起來。

風箏並不是普通的風箏,而是引雷的風箏,上面帶有一小串金鏈,牽引的風箏線中編入了纖細的銀絲,在最末端更是連著一個造型古怪的瓶子。

這是李察在連續三次實驗失敗後,想出來的辦法——用風箏捕捉雷電。

其實,這種想法很多人都有,並有人付諸於實際。現代地球歷史上,1752年6月,美國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帶著他的兒子,就把一個帶有銅鑰匙的風箏升到了空中,當風箏被雷電擊中的時候,電流順著風箏線上的鐵絲成功引下來,證明了雷電也是一種電,從此富蘭克林名聲大噪。

這算是現代地球小學課本上知識,操作起來完全沒有任何難度,唯一要考慮的就是把引下來的雷電如何存儲。李察的選擇,便是萊頓瓶,也就是掛在風箏繩索最末端的瓶子。

萊頓瓶,是現代地球歷史上,荷蘭科學家馬森布羅克於1745年研制的。

最原始的萊頓瓶,只是一個玻璃瓶或者陶瓷瓶,在瓶的內壁和外壁分別貼上錫箔,瓶裏的錫箔通過金屬鏈跟一根插在瓶裏面的金屬棒連接,棒的上端是一個直徑一厘米左右的金屬球。這種結構通過電容器的原理,能把一定數量的電荷儲存起來,等用的時候進行釋放。

別看結構簡單,釋放的電流卻足夠強,在現代地球1748年巴黎的一次實驗中,萊頓瓶釋放的電流,讓足足二百多名手拉手的修道士集體跳起來。

所以這種方法是絕對能滿足要求的。

李察這樣想著,看向親衛士兵。

廣場的風正慢慢大起來,親衛士兵手中的風箏越升越高,直達天際。

“嘩啦”,一點電光閃過,陰沉的大地陡然一亮,一道巨大的模糊黑影在電光中飛掠過,接著雷聲傳來。

親衛士兵嚇了一跳,但還是咬著牙屏住呼吸,控制著風箏繼續升高。

“呼呼”,狂風漸怒,雲層間的電光頻頻閃過。

突然,“轟隆”一聲驚雷炸響,一道霹靂落在了天空中的風箏上。

“轟”的一聲,整個風箏直接被點燃變成一團火球,火焰順著風箏線向下快速蔓延。

親衛士兵臉色霎那間一白,眼睛陡然瞪大。看著火焰,手不受控制的松開,吊在繩子末端的萊頓瓶立刻向著地上摔下。

站在旁邊的愛德華看到了,罵了一聲,猛地沖出。狠狠一腳踢在親衛士兵的身上,接著整個人撲出,伸出雙手接住即將落地的萊頓瓶。

下一刻,愛德華眼睛也瞪起來,親眼看到一道藍色的電光順著風箏線,落入他手中的瓶子中。微弱的麻木感籠罩他的身體,與此同時,全身汗毛不受控制的立起,讓他心中生出巨大的恐懼。這是一種對未知的恐懼,讓他一時間都無法動彈。

許久許久,感受到身上的麻木感消散,立起的汗毛恢復正常,愛德華深呼吸一口氣,這才動起來。惡狠狠的瞪了旁邊的親衛士兵一眼,持著萊頓瓶快速跑向宮殿中的李察。

結果他前腳進入宮殿,後腳就有傾盆大雨落下,一瞬間整個天地都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入耳的全都是“嘩啦嘩啦”的雨聲。

愛德華詫異了一下,略感慶幸,接著扭頭看向李察,把萊頓瓶小心的遞上:“王子殿下,都辦妥了。”

“嗯。”李察接過萊頓瓶輕點一下頭,也不多說,轉身就走。

愛德華在身後快速道:“王子殿下,午餐你就沒有吃,那麽晚餐你……”結果還沒有說完,李察的身影就走上了二樓樓梯,消失在視線中。

愛德華看了,無奈的一笑,自言自語出聲:“唉,這是又要一整天不吃飯麽,如果明天早上再不吃的話,可就真的又是一整天了啊。唉,我這個親衛隊長真的很難當啊……”

……

次日清晨,天還沒有完全亮。

打著哈欠的愛德華從宮殿的餐廳前走過,眼睛隨意的一瞥,突然瞪起,就看到李察出現在了餐廳裏面,正在吃著早餐。

這!

愛德華用力揉了揉眼睛,發現真的沒有看錯,帶著幾分不敢相信走進餐廳,問候道:“王子殿下,你……你今天怎麽起這麽早啊?”

“嗯,睡不著而已。”李察淡淡出聲,用一把餐刀把白面包切成片,抹了酸果醬往嘴裏面送去。

李察一邊吃著,一邊眉頭緊皺,像是思考著什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