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天下最強,烏傷鐵騎!(第2/3頁)

西域!

王亙並不知道,王沖之所以堅持把封邑建在烏傷,並不是因為那條名聞天下的絲綢之路,而是因為遙遠的西域,大唐的安南都護府!

“絲綢之路”是天下聞名的富庶之路,黃金之路,但卻是大唐西域安南都護府的生命線!每一年不知道多少大唐的器弩,物資都是從這裏經過的。

山雨欲來風滿樓,然而除了王沖,沒有人知道,帝國的下一場危機將來自於大唐西北。在所有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另一個和大唐一樣強大的帝國,正伸出它的觸手,探向了大唐的西域。

這一場東西兩個大帝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和西南之戰不同,參加這場戰鬥的大唐勇士只有那三萬人的安西都護軍,遠沒有西南的十八萬安南都護軍來得多,在這場戰爭中死傷,和受到波及的大唐百姓也遠沒有達到近百萬之數。

事實上,真正受波及的,只是西域的那些胡人而已。

但是他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卻遠遠超過了整個西南之戰,因為這場戰役影響的是整個中土!

“高仙芝,雖然你我立場不同,但在這件事上,我會全力幫助你!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

王沖心中暗暗道。

安西都護府雖然只有三萬兵馬,但卻是三萬多大唐最精銳的兵馬,他們的整體武道水平,訓練水平,配合水平,全部都是大唐帝國最強的。

輸送過去的兵馬,全部都是大唐各個道府,洲郡,以及邊防之中最強的。而且,他們配備的武器也極其繁多,精良,單單是車弩,就有數萬具之多,幾乎達到了人手一部,而且,在倉庫裏還有許多。

整個大唐,兵部最精銳的兵器幾乎都達往了那裏。

另外,從漢武大帝首開西域到現今的大唐,中土在西域擁有強大的影響,而高仙芝又是番人,懂得西域多國語言,擅長處理番漢之爭,所以在西域長袖善舞,唐兵雖然只有三萬余,但是番人組成的大軍卻有十七八萬之多,而且馭下之力極強。

因此,安西都護府唐兵雖少,但戰鬥之力卻極強,再加上高仙芝和封常清這對番漢組成的“帝國雙璧”,因此成了帝國西域邊陲最強的守護者。

唯一限制束縛他們的,就是漫長的補給線和兵力線。

一旦發生戰事,安西都護府就只能依靠那番漢組成的二十多萬聯軍。而聯軍之中最可依靠的又是那三萬最精悍的大唐安西精銳。

想要獲得補給,或者援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也是大唐的“帝國雙璧”無法彌補的先天缺憾!同時也是大唐和極西之地,飛速崛起,如日中天的大食帝國在這場爭奪之中最大的弱點。

而這座封絲綢之路上的封邑,就是王沖為這場未來的西域大戰所做的最大努力。一旦有一座巨大的城池做為西行路上的經濟、軍事,以及後勤方面的中轉站,以及儲存地,如果西域有事,城中的兵力就能迅速的西行,補充到西域,成為安西都護府在戰爭中最大的後勤補給,和最迅速的兵力補充來源。

這才是王沖不取富庶天下的隴西趙地,卻要選擇在貧脊、荒蕪的絲綢之路上建造封邑的真正原因。至於選擇在絲綢之路上的“烏傷”,而不選擇在其他地方,原因也非常簡單——

因為那裏擁有中土世界,大唐帝國最強悍,同時也最優質的兵源!

當年的中土,當那場浩劫來臨,大唐的朝堂曾經發生過一場巨大的錯判,就是誤以為這些異域入侵者的實力其實並不像傳說中那麽強大。

原因就是那些異域的入侵者在一個叫烏傷的地方,遭到了強力的抵擋,並且在踏足中土大唐的世界之後,第一次就出現了不少的傷亡。

所以那個時候的大唐,對於這些傳說中來自天外的入侵者,並不是太過重視,注意力仍然放在高句麗、突厥、蒙舍詔、烏斯藏這些異邦番國之上。

直到大唐的軍隊真正的和這些來自天外的異域入侵者交手,猶如土雞瓦狗一般不斷的潰敗,才知道什麽叫做潰不成軍,一泄千裏,才知道這些異域入侵者有多麽的強大、可怕。

王沖後來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後,把些烏傷的殘兵全部如集起來,一共得到了六千人,加以訓練,日後卻成為了王沖麾下,最精銳,最強大,最兇悍,同時也最忠誠,號稱中土世界真正最強的“烏傷鐵騎”!

不管馬上,馬下,這些烏傷鐵騎都擁有極其強大的戰鬥力。而且,烏傷人的經絡特殊,天生就是修練武功的材料,這一點,就連名滿天下的同羅人都比不上。

只可惜,當王沖注意到的時侯,烏傷人已經只剩下區區六千人了。而王沖問過,巔峰時期的烏傷,村子裏號稱有五萬人。

即便扣除掉婦女,老人和小孩,也有三萬多精壯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