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戰序幕

如果可以的話,陸青最希望的,當然是能夠等到自己正兒八經的突破到了洞虛層次,再來打。

這樣一來,把握當然是最大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秦國幾乎是踩著大燕底線的行動,仍然是被容忍的。這些年來,燕國不斷的加強了對於晉梁楚三國的支持,各種物資上的貿易,從未斷過,反而再更進一步的加強。甚至,不斷擴充人手的錦衣衛,也派出了相當一部分的力量,進入到戰事最為激烈的晉國,直接參與秘密戰線,與秦國人進行鬥爭。

但是,秦國人仍然在不斷的加強邊境軍事行動的力度。

並且,通過對於秦國之內的、他們的戰備情況的調查,也顯露出了差不多類似的情況,他們已經差不多做好了開啟全面戰爭的準備。

當然,燕國這邊也差不多。

理性看待,燕秦這場大戰,恐怕已經拖延不了太久的時間了。

但還是盡量能往後拖就往後拖,畢竟,被當做戰場的地方,不是自己家。

然而,這個所謂的‘拖’,那也是有底線的。

小規模的戰爭,暫時還可以接受。烈度還不算高,軍隊的規模也不算大,法相或者更高級別的修士,還沒有出現。

而一旦規模更進一步擴大,那燕國必插手。

實際上,燕國的軍團,都已經準備好了。

而這個底線,燕國也已經明確無誤的公告天下:

一,晉梁楚三國,有任意一國,損失完整的一個州的領土。

二,秦國出動正式的軍事集團,或者所有偵查到的、侵入三國境內的秦國修士數量,超過萬人。

三,秦國法相出現在戰場上。

這三條底線,只要有任意一條被觸碰,那麽燕國就將會直接參戰。

同時,在這十幾年、二十年的時間裏面,中部三國,也逐漸在態度上倒向了燕國。

這當然是有現實因素的。

最起碼,燕國一直以來,都沒有在東部,給予他們什麽軍事壓力。哪怕是雙方之間有過戰爭、沖突的楚國,也是一樣的。

甚至,在秦國給予的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燕國還在不斷的給他們提供支援。

他們當然知道這是為什麽,燕國也未嘗有什麽好心眼,但他們又有什麽選擇?除非願意像是蜀國一樣,成為秦國的附庸,否則的話,那也就只能硬著頭皮頂著了。

一開始,他們其實還是對演過非常的警惕的,擔心燕國在東邊同時捅刀子,跟秦國一起將他們瓜分。但到了差不多現在的情形之下,這個擔憂,基本上已經被放下了。

不是什麽覺得燕國可靠,而是實在沒辦法了。三國的使臣,尤其是被直接侵入得厲害的晉國使臣,不斷的在燕都活動,希望能夠說動燕皇陸朝熙,能夠盡早直接出動軍隊,來參戰。要不是他沒有什麽途徑,去接觸陸青的話,他們早能把陸青給煩死了。

不過,現在誰都知道,距離真正開戰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秦國踩在燕國的底線上,並且必然將會踏過,只是時間問題。

但真當這一刻來臨的時候,仍然還是顯得非常突然。

秦國,忽然動手了,而且這一動手,就是雷霆之勢!

刹那之間,五位法相高人,被集合起來,帶領著一支數量在七八千左右、並不多但卻非常精銳的部隊,高速切入到晉國之內。

大晉在兩天之內,就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晉國之內,原本就僅僅只有兩位法相層次的修士而已,這一戰之中,直接損失了一個。

死去的那位,在秦國剛剛動手的時候,就察覺到事情不對勁,然後馬上就開始跑路了。

這當然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他就算是留下來,哪怕靠著晉國的軍隊,還有靈脈的防禦,也不太可能抵禦得住五位秦國法相的進攻。與其在此死戰,不如存留有用之身。

然而,哪怕是他跑得已經算是比較快的了,然而,他還是沒有能夠跑掉。先是被纏住,然後遭受圍攻,當場戰死。

而同時,晉國布置在前線,準備與秦國進行抗衡的一支包含了三萬修士的大軍,也在這一場戰爭之中,全軍覆沒。

這一場戰爭,讓晉國頗有些傷筋動骨。

他們倒還不至於,因此就喪失抵抗能力了。晉國,多少也算是原先的九大仙國之中比較強的一個,並且在過去這些年間,局勢本來就不怎麽太平,他們當然也是在好好備戰的,整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已經盡量的被發掘了。戰爭繼續打下去,他們召集起來一支數十萬人的修士軍團,也不成什麽問題。

然而,高級修士的數量,總歸是有限的,並且也是沒有辦法在短期之內壓榨出來太多的。

戰死一位法相,這樣的損失,是極為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