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螳臂擋車不自量,行走南北為惠民(上)(第2/2頁)

這話一說無數百姓們恍然,可不是這個理兒麽!

若是我等全都走了,他們上哪兒找人手幹活兒、耕田去?!

再想想若是去關外,雖是苦寒可也意味著機會啊。

自家親眷中未必就沒有犯事兒,或者因為其他問題成為流民的。

抑或是被迫賣身於大戶人家的,想到可以贖身回來去關外闖一番天地……

這大多數人可都是願意的。

“是哩!其實老漢過來也是存了疑,我家二叔子的小舅子他堂哥也是冀北的……”

隨著更多人的補充,百姓們也豎起耳朵開始收集信息了。

畢竟這可跟他們有著切身的利害關系,大家自然是多關注一二。

官府說的他們可未必信,但這些眼瞅都是自己的鄉裏鄉親的自然可信度就高了。

隨著這些人的一點點敘述,他們也得以窺知事情的全貌。

國朝要開發邊疆,又尋思豫南、冀北等地之百姓困苦、田畝太少。

多年耕作下產出有限,於是將他們的田畝置換到關外去。

沒有田畝不要緊,幫著國朝築城築路幹活兒也能分銀子、分地。

陛下與閣老、諸部尚書們制定此策,乃是為聖人所言的那句。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

這是良策啊!這是惠民啊!

可那些大家氏族們,卻因此將無法再高價租田與他們。

亦無法低價請他們做工,於是他們自然是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