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中)

“欲除煩惱需無我,各有前因莫羨人……”

李福達低垂著眉眼,沉聲道:“您只是看著悔遲如今算是有些許風光,卻不知悔遲背後之苦。”

這老僧聽得此言,卻對著李福達雙手合十微微一禮。

“倒是老僧動念了,實是不該啊!悔遲先生,所言甚是!”

李福達趕緊還禮連聲道不敢,心下卻贊嘆。

這老家夥能夠一統江南白蓮,不是沒有因由根底的。

身處高位而能自謙自省者,少矣。

不僅自謙自省,還能夠直面自己的失誤並當堂認錯這更是難得。

人的位置越高就越不肯認錯,很多時候可能就是為了挽回一個小小的錯誤……

他們會做下數十件甚至上百件,更錯誤的事情。

運氣好的兜兜轉轉一大圈後,總算回歸正軌好歹跌跌撞撞的把事情完成了。

然而更多的是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整個團體卻瞬間傾覆。

這老狐狸如果剛才打哈哈、轉移話題,甚至跟他李福達爭辯都不可怕。

但他這種很幹脆直白的認錯,讓他李福達的心一下子提起來了。

這種老東西才是最可怕的,可能你可以欺騙他一時、一兩件事。

但只要他開始自省就能飛快的把錯處抓出來,尤其是他這種幾乎時時自省的人。

這種人才是最可怕的,你騙不住他。

而這種人你最好不要考慮騙他,因為被他發現的幾率太大了。

蠢貨在他面前絕對活不過三句話,聰明人會知道他這個人騙不得。

李福達心下不由得苦笑,難怪那位小公爺要把自己丟來跟這老家夥打交道。

包括張誠他們,居然都沒有察覺到這老家夥的存在。

然而這個老家夥卻已經把遠在京師的張小公爺,脾性都摸的差不多了。

“只要明日事畢,老祖的心願自能達成。”

李福達躊躇了一下,終究還是決定擅自做出這個決定。

這老家夥是忽悠不住的,但李福達有把握可以讓張小公爺見他一面。

原因很簡單,張小公爺連他這樣的老反賊都肯接納下來。

那麽這種档次的老狐狸,想必他也很有興趣一會。

“有悔遲先生這句話,就足夠了……”

老和尚笑了笑,揮手棋盤:“此局,尚未結束呢!”

他們的棋局還沒有結束,而金陵、江南的棋局卻已經攤開了。

沉寂的許久的金陵國子監一群群的貢生們目光閃爍,各家詩社這段時間頻繁開詩會。

些許大名士們則是出入青樓,與各家子弟們把酒言歡。

一切看起來既正常又不正常,他們似乎往來的太頻繁了。

很快的,金陵城內便有人一夜之間在國子監、在城門口,甚至各府衙門前貼上了文章!

“不得了了啊!陛下受奸臣蒙蔽,又要從我江南遷徙人口填入豫南去了!!”

這個消息一下子“轟~”的便炸開了,隨之炸開的還有各種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

有人說是國朝新占了草原,於是從豫南、冀北等地抽調了百姓填入。

更有貪官汙吏趁機勒索搶奪田畝,小康之家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這些一樁樁、一件件的慘事,開始瘋狂的在整個江南地區傳播。

一群群的讀書子們故作神秘的在茶寮、酒肆裏嘆氣,言道這國朝恐怕是要變天了。

這使得江南百姓們,頓時不寒而栗!

洪武年的慘事,他們即便是沒有經歷也曾聽說過啊!

元末明初時,洪武陛下強遷蘇、松、嘉、湖地區的富戶,於其龍興之地濠州及龍居之地金陵。

當時多少家族支離破碎,又有多少人哀哀哭泣破鏡難圓。

永樂陛下的時候又定京師,於是江南地區再被橫掃了一遍。

其時,數十萬丁口戶籍被強遷往如今的京師。

無數好容易安頓下來的小康之家,瞬間支離破碎。

萬歷年順天府尹王之垣給國朝上奏,其曰“國初從浙江等處富民三千八百余戶以實京師”。

以富戶每口6人以上算,此批富戶的總人口應在2萬以上,並且居京者居多。

除元年的這次詔命富戶充實京師之外,永樂二年再詔“徙廣東富戶實京師”。

人數不詳,不過可以推測總體規模應當小於元年的詔令。

為充實京師人口資本,永樂帝除了這些大型遷徙詔令外還命地方多有遷來丁口。

江南地區尤其為重中之重,多數丁口被遷徙了過去。

這種遷徙幾乎都是強制性的,那是必須要去的。

給你收拾一些細軟就不錯了,田地什麽的……自然是要收歸國朝了。

“陛下愛民,怎可能生出此策?!必然是朝中奸佞,瞞陛下為之!”

金陵國子監門前,一群群的貢生們慷慨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