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九)(第2/4頁)

如果他沒有到京城內,來找弘治皇帝請辭的話……

頓時周醇渾身冷汗直冒!

但很快的,他便開始慌亂了。

因為壞消息不斷的傳來,隨著《帝國時報》的傳播整個仕林已經全數炸開了!

所有弘文注釋院中的學派全數遭到了士子們的沖擊,他們的學派更是被批的體無完膚。

《帝國時報》很快的便有跟進報道,各地士子們甚至出現了血書請願。

希望陛下能夠將弘文注釋院中的諸家學派、參與經筵辯講中的進士舉子,盡數罷黜!

周醇看到這裏還不明白張小公爺的謀算的話,他就真的可以去死一死了。

人家分明是從一開始就算計好了。

若是他們經筵辯場上老老實實的辯講,那麽此辯他們必敗無疑。

只是這樣的慘敗,他們還能夠留下一絲顏面全身而退。

頂多是學派以後就得改路線了,必須按照弘文注釋院的注解教授。

這樣一來,實際上是張小公爺取得了勝利。

他比周醇等人都要年輕許多,一旦掌握了注釋經典的權利。

那麽日後只需要熬死周醇等人,再擴大自己的思想學派。

天下士子們為了考取功名,誰又能夠不遵從?!

悲哀的是,不僅周醇比張小公爺年紀要大很多。

甚至他們出色的弟子,也比張小公爺年紀要大很多。

可以預見的是,張小公爺年紀越大影響力就越深。

只需繼續做下去,就能夠掌握住大明仕林中的話語權。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周醇等人自知是敵不過的。

所以他們耍了陰謀。

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論及陰謀人家比他們更擅長。

鬥輿論?!

周醇不由得低頭苦笑,他們哪裏是人家的對手?!

張小公爺就是“鬥”字起家的,從他揚名之初便開始鬥。

只是最近這些年,他的重心都放在了救濟災民、貨殖以及軍伍上。

一時間這些個鴻儒竟然忽略了,這位小祖宗可是曾經在經筵辯講上罵的劉大夏都垮了的狠犢子啊!

“醇公不必擔憂,您之家眷已然抵達京師。”

蕭敬讓人捎來了話:“安心讀書,不日便可相見。”

周醇知道,蕭敬沒有必要騙自己。

這是弘治皇帝給他的最後機會,也是給他的唯一機會。

他是不可能離開京師的了,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低頭。

“好算計……玉螭虎,好算計啊!!”

被認為好算計的玉螭虎此時在出現在了山海關,初春的寒風吹過。

此時的山海關依舊有著很深的寒意,望著遠遠巍峨的城樓張小公爺哈出了一口白氣。

這裏是國朝一直都在建的直道,只是實在人手有限沒有修造完畢。

好在這裏本就常年車馬行過,又有古直道行之。

是以車馬、戰馬前往並不困難。

大明仕林上下雞飛狗跳,各家學派被拎出來吊打的時候張小公爺已是站在了這雄關面前。

山海關的總兵官楊玉遠遠的便看到了張小公爺的車隊和軍旗,二話不說帶著人便下來迎接。

沒轍啊!張小公爺這隊伍太打眼了。

姬武將們那一身火紅色的鎧甲,整個大明就沒第二家人有。

再加上狗腿王小周管家為小公爺訂制的那輛馬車,只要是見識過的都一眼看得出來。

遠遠的就讓親兵打著旗去報備,隨後便親自打馬到車前。

看得張小公爺下車,這位總兵官可不敢拿大。

遠遠的勒住馬頭報名上前:“末將山海關總兵楊玉,報名求見!”

姬武將侍大將的櫻子那也是見多識廣了,笑吟吟的將他迎住接了進去。

向前走了一段兒,便來到了馬車前。

楊玉看著那英姿勃發的俊俏少年,笑吟吟的看著自己趕緊行了一記軍禮。

“報告!帝國皇家軍事學院第一期學員貳叁玖號楊玉,見過教官!教官好!”

這一記軍禮,那行的是無比的肅穆。

沒人知道楊玉這會兒腿肚子都在打哆嗦呢,生怕這位少年教官又給他一個片腿兒。

軍院裏有一句話,叫“不吃片腿兒,必是差生”!

玉螭虎的片腿兒那叫一個絕,隨時隨地毫無征兆就一腳過來。

甭管你哪兒來的武解元、啥世家的家傳武藝,在總教官這會兒都是盆菜。

沒見那周壽周子江人號是:“冀北豫南大河槍棒第一、鎮八方紫面仙猿鐵臂昆侖”。

還有那許泰,家學淵源三代為將啊!

這倆在學院裏並肩子上,都被揍的滿面桃花。

經常看著他們被這位少年總教官追著揍,打的嗷嗷叫的。

但也只有他欣賞的學員,他才會親自糾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