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陰雲密布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二十二)(第2/3頁)

於是高句麗就得瑟了,不僅不歸還所掠隋朝之民。

還殺隋朝降卒築了京觀耀武揚威,而這造成的後果就是唐太宗咬牙切齒的必滅高句麗。

此後貞觀十八年出兵,以兩千余傷亡克高句麗十余城。

破高句麗主力十五萬大軍,陣斬高句麗四萬余、傷三萬、俘七萬余,並馬匹、甲胄兵刃無算。

雖然後因受阻而退兵,實際上高句麗已元氣大傷。

貞觀二十一年再戰高句麗,歷百戰、破十余城、陣斬高句麗兩萬余。

至高宗時亦不曾放棄打擊,前後數次又斬數千首級。

最終,在總章元年平陽郡公薛仁貴公徹底屠滅高句麗。

高句麗或許很後悔當年不該如此充大頭,然而事情做下就是做下了。

哪怕是麟德二年高句麗太子福男來唐侍祠,也沒有能改變大唐屠滅高句麗的決心。

這一切當他們擄走了隋朝丁口不還、斬殺戰俘築京觀時,便注定了。

“其時,高句麗精銳二十余萬、戰馬十萬余!不知……今日安南可能比否?!”

黎仁孝臉色慘白,嘴唇微微顫抖:“小公爺不是說,上朝無滅我大越之心麽?!”

“滅國不至於了,但‘大越’此稱當廢!”

張小公爺緩緩的端起茶盞,輕抿了一口:“而黎朝……亦當廢!”

“復名則為安南國罷!尋回陳朝子嗣繼位便是。”

張小公爺的話,讓黎仁孝不由得臉色稍緩。

黎朝是完了,但好歹安南依舊是以國而存之。

“安南今後誰人為官,我皇明不予幹涉。”

張小公爺依舊是那副淡淡的表情,輕聲道:“只是,不得再有軍伍了。”

黎仁孝聽到這裏,疑惑的望著小公爺。

你不管官員任命的話,我暗地裏練兵你如何得知?!

“我皇明會在占婆、安南駐水師、軍伍,負責兩國之安危。”

這話一出,頓時黎仁孝心頭一顫!

但很快的他也明白,為何方才小公爺要提起高句麗了。

國存休兵戈,或者……直接國將不存?!

“螭虎將軍與老夫說這些,又是何意?!”

夕陽緩緩沉了下去,殘陽似血。

如血殘陽映照在這位玉螭虎的漂亮面兒上,那種熒光奕奕幾乎讓人不敢相信他是位將軍。

抑或可以這麽說,這殘陽下的張小公爺看起來如同身披血霞之天將神兵。

總而言之,便是這位小公爺無論如何看都不似這凡俗人物。

“安南不能一家獨大,不能任由幾個人說了算。”

張小公爺緩緩的起身,淡淡的道:“我皇明疆域甚大、百姓眾多,管起來已是極耗心力了。”

“實在沒有太多的余力,支撐安南日常事務。”

“然,若是放縱安南則難免刀兵再起……”

黎仁孝臉色古怪,看起來這位張小公爺似乎真的不打算插手到安南來。

他要做的只是保證安南不會再成為大明的威脅,為此一定要卸除安南的兵戈。

雖然這個要求讓黎仁孝感覺很難接受,不過這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大明不可能再放任安南,包括占婆擁有自己的軍伍了。

大明要的是邊境的安全、可控,為此他們可以容忍占婆的復國、安南的存在。

但不得不說,不以情感論這的確是最好的方式。

黎仁孝也清楚,黎朝聖宗時期看似黎朝看似強盛實則危機四伏。

多次大量的用兵,幾乎耗空了黎朝的國力。

聖宗後期和如今黎暉休養生息,就是為了養回當年損失的國力。

即便是平日裏養著軍卒,也是一件耗費極大的事情。

要操練、要甲胄、要兵刃……等等,安南實際上聖宗朝之後便在削減兵戈。

原因很簡單:養不起那麽多人啊!

占婆更不用說了,他們養兵其實就是為了防備安南。

兵卒基礎他們比安南差多了,若不是大明他們被滅十回了。

“走罷!入城了。”

張小公爺緩緩的走下了寨墻,姬武將們亦都戴好了頭盔圍了上來將他護住。

黎仁孝望著沉下的殘陽,滿腹心事終究化作了一聲長嘆……

“快!登船!!”

戚景通催促著水師下屬的將校們帶著人飛快的登船,包括了水師自己的船、安南水師的船。

那些“商船”被“哢哢哢~”的掀開了板子,一門門猙獰的火炮順著舢板被送上了戰船。

阮維武和幾個被他點名的將校,一並被送上了戰船。

望著那猙獰的火炮,阮維武面若死灰。

現在的他是徹底的死心了,大明水師裝備著這種神器……

哪裏是安南水師能夠抵擋的?!

人家遠遠的直接一頓炮火,就把安南水師全轟海裏喂海龍王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