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五)(第2/2頁)

自己來找他爭論這事兒,那不是自找不痛快麽?!

“皇權不予限制,然生禍端!天人感應,自有其道不可妄動……”

張小公爺望著湛甘泉,輕聲道:“徐武功天全翁被打成奸臣,即便是在赦罪後亦不得起復……”

“恐怕,亦是跟‘天人感應’有關罷?!”

湛甘泉聽得這話瞬間臉色“刷”的就白了,張小公爺見狀輕嘆了一口氣。

史載曰“徐有貞張秋治水,或謂當浚一大溝,或謂多開支河……”

“乃以一甕竅方寸者一,又以一甕竅之方分者十,並實水開竅,竅十者先竭……”

這就是物理學上著名的“水箱放水實驗”,徐有貞的這次試驗直至四百年後才被美國物理學家史密斯重現。

甚至著名的巴拿馬運河,都是以此理論為根基開鑿的。

張小公爺從前只是以為,這大明朝儒家重道輕器且攻訐徐有貞人品才廢棄此學。

然而現在看來,他們根本就是恐懼於徐有貞的發現會徹底的動搖他們的根基——天人感應!

若是被證明了可以“人定勝天”,那“天人感應”又有何存在的意義?!

包括了白昂,為何第一次他治水得力卻建議被擱置?!

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他的理論是來自於徐有貞!

而當水患爆發後為何是劉大夏,陪著他一並去處理水患?!

就是要淡化掉處理水患中,徐有貞理論的存在感。

苗頭都不允許出現,任何可能會動搖“天人感應”這個根基的都是“奇巧雜學”。

唯有如此,他們才可以隨意的發難於皇帝。

地震,皇帝失德。

旱災,皇帝失德。

蝗災,皇帝失德。

……

這幾乎可以是萬用靈藥,是文官系統拿捏皇帝的最好手段。

“自從六科、禦史以‘風聞奏事’之名,行攻訐結黨之實後……”

張小公爺望著湛甘泉,輕聲道:“陛下已經對此不滿了,只是缺少一個發動的時機。”

“恐怕,此事乃玉螭虎所推動的罷?!”

湛甘泉臉色沉暮,這讓他顯得極為疲憊。

“朝堂上之百官、天下如此多學派,陛下考慮過如此行徑之下恐生巨變麽!”

張小公爺淡淡的望了這位老夫子一眼,輕嘆道。

“庠序教諭部、禮部、吏部……甚至包括了內閣閣老,如今皆望於‘帝國皇家元老院’。”

這句話一出口,湛甘泉臉色頓時煞白!

“百官?!不想競入侍郎、尚書,抑或布政使……甚至內閣麽?!”

湛甘泉渾身開始顫栗,嘴角發苦。

“如今經筵辯講,得恩賜者則為國朝正統。庠序教諭部將大力聘之,為陛下禦賜經書博士……”

湛甘泉“撲通~”一聲,整個人頹然的直接靠在了椅子上。

人家這都算的清清楚楚,把所有人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各部尚書、內閣年紀都不小了,元老院那是什麽地方啊?!

那是榮身而進,享譽享祿且地位崇高之地啊!

但元老院前面掛著的牌子,可是“皇家禦賜”。

跟陛下對著幹、跟皇家對著幹,你還想進元老院?!

諸部侍郎等,哪個不指望著外放為官抑或是再進一步甚至入閣為相?!

諸家學派……人家說的清楚了,如果接到了信函卻又反對者。

他們自然會被排除在這次經筵辯講錄取者之外,那麽他們的結局可想而知。

“先生莫忘了,儒家如何得幸耶?!”

張小公爺望著湛甘泉,淡淡的道:“無非漢武雄才大略,罷黜百家專立‘五經博士’爾!”

湛甘泉面帶苦澀,唯有嘆氣不語。

武帝建元元年,武帝策問董夫子。

對曰“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建元五年,武帝令罷黜百家而專立“五經博士”。

儒家獨占官學之利,廣播天下成就後世。

亦是自此,百家失官不得,從此沒落。

“天下大潮,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張小公爺認認真真的,一字一句的望著湛甘泉輕聲道:“驚濤拍岸,莫做前浪!”

“老先生一生清名,白沙先生世傳之學莫要就此塵封。”

湛甘泉雙目無神,緩緩的擡起頭望著張小公爺那張俊美之姿容。

竟是有些心下生懼、生厭,甚至生出些許怒……

“若是就此折節,白沙衣缽還能算是白沙衣缽麽?!”

張小公爺微微一笑,似乎不以為意:“《周易·系辭》,二章。老先生當多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