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三言兩語怎道盡,不著華章難理清(第2/2頁)

那是不僅國帑未損且愈戰愈強,國朝則愈戰愈盛、國力皇室掌控更強!

“若是這件事情的話,小子很難在一兩句話中給陛下及諸位大人解釋啊……”

看著弘治皇帝和兩位大學士、內閣諸尚書的模樣,張小公爺苦笑。

這確實沒法解釋啊!

安托萬的《獻給國王和王後的政治經濟學》,一大溜的字兒怎麽能是三言兩語就說的清楚的?!

張小公爺的很多思想中還涉及到了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庇古的《戰爭經濟學》……等等。

這些又怎能是一時半會兒,一句兩句能夠說的清楚的,必然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整理。

“癡虎兒……這是要立書作傳?!”

劉健聽得這話不由得驚訝的望著他,張小公爺這實在是太年輕了。

他才多大?!還未至及冠罷?!

謝遷也是不敢置信的望著張小公爺,倒是弘治皇帝笑呵呵的道。

“癡虎兒的《肥堆敘話集》就作的不錯,朕讀之亦感受益匪淺啊!”

弘治皇帝這偏架就拉的很明顯了,他都這麽說其他人還好說什麽?!

“唉……小子也想躲清閑,可若是陛下與諸位大人啥都不懂……”

這不是沒事兒就得拉我到皇宮裏來麽,這日子還過不過了啊!

上輩子張小公爺功成名就後,就開始跟處男哥低調的享受高品質人生。

這跑大明朝來了,反而要感受一番當年自己打拼的苦楚……

張小公爺當然不願意了啊,而且咱這都是國公爺的位置侯著的人了!

這打拼個毛的打拼啊,當然是有多懶躲多懶了啊!

一眾的國朝重臣們聽得這話不由得面皮漲紅,但這玩意兒確實他們搞不明白啊!

弘治皇帝一問三不知,這怎麽弄?!

“既然小子來了,那便將小子的一些想法說說罷……”

張小公爺撫著額頭無奈的嘆氣,這都叫什麽事兒啊!

來皇宮的時候張小公爺就把自己需要的東西帶上了,那是幾封卷宗。

是回來的路上做好的,裏面是關於“帝國皇家軍官學校”建立的章程。

同時請建的還有“帝國皇家政務學院”,包括了師資的要求。

因為沒考慮到各部尚書們都會跟來,所以張小公爺一開始只是準備了四份。

只能是他們之間互相傳閱,頓時這禦書房內“沙沙沙~”的翻閱聲不斷。

張小公爺做方案的模式是他們從未見過的,這讓他們感到很新奇。

尤其是諸部尚書們,這類規劃簡潔、直接、詳細的方案模式他們從未見過。

上面甚至有線條勾勒出上下級所屬部門,每個部門的構成。

這使得整個部門的組織架構顯示的一清二楚,非常的直觀。

“臣亦有本奏上!”

卻見方信之這個時候站了出來,這幾個月整理下來他總算是把一部分的教材準備好了。

比如最基層的社學之下再設“蒙學”,蒙學采用的是啟蒙教材“三百千”。

即:南宋深寧居士所著《三字經》、成文於北宋初的《百家姓》及南北朝思纂公所著《千字文》……

“臣已將庠序教諭部下轄之國子監、各府學、縣學,至社學及新設蒙學之章程、部分教材擬定……”

方信之這是真的早有準備,卻見他捧上來一支支的卷宗。

然後分派到了這禦書房內皇帝、大學士,及諸部尚書的手裏。

甚至連張小公爺那邊都派上了,雖然老家夥心知肚明這玩意兒可是他指導自己學生李徵伯協助他弄的。

“弘謀按詩禮之教·聖門首重·豈獨童子哉……”

“而童子知識方開·志趨未定。天良易動·理義未深……”

“歌之以詩·則吟詠之間·抑揚反覆·其言易入……”

弘治皇帝看著卷宗裏的《訓蒙教約》,輕輕的讀出聲來。

“每日工夫者,當先考德、次背書誦書……”

馬文升、劉大夏二人將這章程一點點讀下來,亦不由得感嘆人家這方信之是有真本事啊!

也是真下功夫了,這點劉大夏也得承認自己有所不及也。

“蒙童者當學擊技,由國防軍軍士教習……”

“制《看圖識物本》,以教蒙童者識舟船車馬、名山大川、帝國風物……”

“制《炎黃千秋忠烈譜》,傳古今炎黃俊傑英烈,當教蒙童以忠義仁孝為基……”

“蒙童常時則一旬一假,輔以農忙、清明、重陽……”

這一篇篇,每一個提議都是根基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