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作別粵北黔州路,揮手北歸京師去(第2/2頁)

裏面一樁樁、一件件,分開來看王越都看得懂。

可全部組合在一起,怎麽這粵北黔州就被抵定了?!

“聞所未聞……千古奇聞啊……”

弘治皇帝看著一份份的密奏、戰報,搖頭苦笑。

“癡虎兒言道不費國帑便可平叛之事,朕還道是大言……”

可如今事實證明人家那何止沒花國朝一文錢銀子啊,那還給國朝掙了一大筆銀子啊!

掙都算了,還能拿回地方的控制權、兵權甚至田畝、丁口。

“若論及計然之道,恐怕便是計然復生都未必及癡虎兒罷!”

軍部內眾將們聽得弘治皇帝此言,不由得一驚!

這可是極高的評價了,但若是再想想卻又覺著理所當然。

計然是用計然之策使越國富強、使陶朱公三散家財亦能聚得天下財富,這的確很厲害。

甚至奉他為財神亦無不可,然而凡事怕對比啊!

計然便是再強也不能說打仗不花錢,還反而能掙錢罷?!

也沒說去平叛就讓國庫、內庫,直接充盈進來數百萬田畝、數十萬兩銀子罷?!

這份操作已經是超出這些朝臣們的認知範疇了,以至於整個國朝重臣們研究了不止一次。

卻沒有人能夠拿出一個結論,來給弘治皇帝參考。

看不明白,但好處確實實實在在。

“只能等癡虎兒回來自己再解釋了……”

弘治皇帝揉著腦門,這幾天他可是真沒睡好。

倒不是憂心國事,而是癡虎兒這操作他完全看不懂啊!

當然,相較於和軍部諸人弘治皇帝實際上能夠稍微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能夠稍微明白這道理還不是因為他自己的緣故,而是借由張小公爺的《肥堆敘話集》。

以及之前太子朱厚照所作的那些家庭作業,借由那些才算稍微理解了點兒。

“關於‘帝國皇家軍官學校’的籌建事宜,軍部討論的如何?!”

弘治皇帝索性撇去此著,此事唯有待癡虎兒歸來再談罷!

提及了“帝國皇家軍官學校”一事,王越倒是松了口氣。

卻見他起身行了一個軍禮,對著弘治皇帝沉聲道:“學校章程已有,請總帥過目。”

說著,便讓會議記錄將手上的卷宗交了上去。

弘治皇帝打開掃了幾眼,亦不由得點頭。

選拔是面向於大明舉國的,衛所可以通過比拼推送人選至京師考取。

然,若是衛所多次舉薦之人皆不第……

那國朝可得派出軍律司,對其衛所勘驗查訪了。

此外,立有功勛軍卒、於國朝有功忠烈之後可免試入讀。

只是入讀後能否畢業,可就得看能否熬下來了。

由軍官學校畢業後則分配入各級國防軍軍伍中,比如現在的粵北都指揮使司、黔州都指揮使司。

但初次分配則不得歸入本屬司,按照軍部的規劃這些軍士級是要配備到各級衛所去的。

然後通過他們再逐步淘汰衛所軍籍制度,屯田則是全數交予戶部。

裁減、篩選士卒,同時內庫將保證在軍部下轄各都指揮使司所在地皆有產業。

其產出最低要求可維持當地都指揮使司糧秣、月銀支付,每年除押送回京之外。

各地皆須建內庫分司之糧庫、銀庫,以支應當地都指揮使司所需。

以後都指揮使司直轄於軍部,各級將校尉官調配期為三年。

每年一考課、三年一大考,由軍部監督、考核,各指揮使司配合。

考評後則是以文官的方式進行調配,或降職、或平調,抑或升調。

軍官學院畢業就職滿三年,可申請考取帝國皇家軍事學院。

每都指揮使司按軍卒總數多寡分配名額,但並非免試。

至京師後依舊需要通過考核,方可入讀軍事學院。

軍官學校的另一部分生源則是來自於武舉子們,各布政使司武舉子可直接入讀軍官學校。

順利畢業後亦可分配入軍旅,也可不入讀繼續考取試考武進士。

第一批的武舉子人數實在是太少了,這完全沒轍。

但隨著這批武進士們現在逐漸的擔任國防軍主官,又得了“天子門生”的名分。

那自然報考的人將會增多……

張小公爺並不知道,自己在粵北、黔州的手筆居然會將大明國朝上下的土鱉們震的不行。

不過即便是他知道了也會覺著無所謂,走出船艙看著遠遠的津門港他眯起了自己的那雙丹鳳桃花。

京師啊……出去了數月,總算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