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平叛之役初階定,再遣土兵粵北行(第2/2頁)

但張小公爺卻沒有直接進行第二階段清掃沿途山寨的計劃,反而請來了毛銳、李東陽、王軾。

“挑選一千功勛土兵去粵北?!”

李東陽對於張小公爺的這個奇思妙想感到很奇怪,讓他們去粵北做什麽?!

“最早去的是土司,土司們現在歸附了。”

張小公爺笑眯眯的望著李東陽,輕聲道:“後來去的是頭人們,回來後就賣力平叛了……”

這麽一說,頓時李東陽、毛銳、王軾三人恍然!

“欲使其歸心,當予其所望。”

邊上的妙安小姐姐低著頭,不斷的在記錄著。

“以武懾其心、以利足其欲,以律束其行,再以前程牽之……”

卻見張小公爺眨巴著那雙丹鳳桃花,請笑著道:“怎能不予心服?!”

這玩意兒其實說白了一文不值,就是帶著這些個黔州土鱉們去粵北瞧瞧。

一則當他們領略黔州之外的繁華,了解這黔州之外的大明天地更廣闊!

二則讓他們見識見識那數萬國防軍,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告訴他們:跟帝國得瑟雞兒都打斷你的。

第三麽,則是明確的告訴他們一個事實:

帝國從來不虧待任何人,回來後好好剿匪、立功勛。

然後全部編入國防軍內,戰績優異、功勛卓著者可推薦往京師帝國軍官學院就讀。

讀完出來那也得是個尉官,到時候可就銀糧不缺、光宗耀祖,跳出這黔州大山了啊!

李東陽聽得這話不由得一拍大腿,那心道果然好手段啊!

這手段一上去哪怕是那些人是土司頭人們的心腹,可還願意繼續呆在這裏屈居人下麽?!

即便是他肯,也得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做想罷?!

光明大道給他們鋪就,就擺在他們的面前……

即便是他們不肯走,家裏人也會推著他們走啊!

尤其是一千余人去走了一圈回來,這事兒還能瞞得住麽?!

“回來後,再讓他們開會予‘義士’軍中宣講此事……”

張小公爺笑眯眯的望著毛銳,輕聲道:“您覺著,下面的土兵們將會如何?!”

會如何?!那必須下死力氣打仗啊!

毛銳想想自己的嘴皮子都哆嗦,有這前程、再有這去過的一千多人宣講。

那些土兵們不心動才是見鬼了,到時候恐怕嗷嗷叫著找仗打啊!

“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張小公爺輕聲吟誦著這段話,李東陽聽得這話不由得臉色“蹭~”的一紅。

這是出自於《管子·牧民》,但孔聖人對於這位敬仲觀感參半。

即曾在《論語·八佾篇》裏面,說“管仲之器小哉!”。

又說他“焉得儉?”、“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但在此同時又很推崇敬仲公,比如在《論語·憲問篇》裏則曰: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這是說,齊國扛把子齊桓召春秋時各路幫派開大會皆不用武力殺伐,這都是靠管仲的本事呐!

這就是管仲的仁德,而且是大仁德啊!

在《論語·憲問篇》又說: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這則是說,管仲幫著桓公稱霸天下,大家不必總是打仗死人世人受他恩惠不少。

如果不是管仲,咱們恐怕得淪為披頭散發衣襟在左邊開的蠻夷了。

這樣的牛批大佬豈能因為煞筆青年的評斷,就跑小山溝裏自我掛批而不是做一番大事業?!

簡單說老孔就是佩服管仲的本事,承認管仲老牛批了!

但同時又詬病管仲,覺著他不重禮儀、太豪遮、器量小。

這導致的是身為儒家弟子的老李這票後世子孫們,對於管仲的學說並不看重。

但張小公爺的這番做法,再結合之《管子·牧民》裏的話卻實實在在的打臉了。

“這次去要精選些許秦地災民出身的、盜匪出身的陪同……”

毛銳聽得這話不住的點頭,這主要是告訴這些土兵們:俺們如今都混的牛批了呐!

你們也有機會,到時候好好立功要啥有啥!

實實在在的看到了好處、實實在在的看到了力量,又真真切切的聽得這些人的邊鼓。

再給他們回來黔州給自己的同袍們講上一番,那特麽咋還能不買死力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