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黔州乾坤盡在手,改土歸流平盡時(下)(第2/2頁)

這話說的……楊愛、安榮貴都要哭了,還需要安撫麽?!

估計沿途那幫狗崽子特麽搶著給宋然獻殷勤罷?!我倆現在就是邊緣人啊!

其實從茶會結束後他們就感覺到了明顯的區別,那些頭人們嘿嘿的笑著各自離去。

甚至很多人招呼都不打,直接從他們的宅子裏搬了出去。

這些頭人們只是土鱉但不是傻子,他們也算是看出來現在楊、安二家怕是要廢了。

這兩艘破船特麽薅自己等人羊毛那麽多年,說感情?!說個特麽個卵子的感情啊!

不是沒轍要抱團求活,誰特麽有心思跟這兩家人打交道啊。

“此番粵北之行,做的好的自然有功論賞。”

張小公爺望著他們,輕聲道:“如今大事初始,立功機會頗多!需多加用心,好為子孫搏個前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黔州古前有諸家引入變化方有今日……”

望著他們幾人,張小公爺緩緩的站起來那身姿挺拔若松柏:“千載數百年,也是到了要變的時候了。”

幾人趕緊躬身應是,他們自然知道這是出自於《周易·系辭》下。其曰: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張小公爺緩步行出,走到了三人面前淡淡的道:“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今汝三家亦受澤多年,當斬不斬必受其害!”

三人躬身,卻不再吱聲。

這是出自於《孟子·離婁章句下》二十二節: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當予不取,當取不棄……”

張小公爺望著這三人,那雙丹鳳桃花微微眯起:“本督給你們,才是你們的……”

“不給的,你們不能搶!!”

歷史上平滅米魯的王用敬現在用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黔州的改建工作中。

也是這個時候他突然感嘆,這米魯作亂也並非壞事啊!

好歹這賊婆娘把一水兒的黔州官員,該砍的砍了、該殺的殺了。

那幫廢柴全掛逼了,國朝這才好進入重新打整呐!

不然國朝要將黔州改制,還不知道需等到何年何月去了。

凡事欲行,尤其是這種大事必然是需要一個契機的。

當年國朝第一次入黔,是為了借道往滇南剿滅前朝余孽。

永樂朝兩田相爭,亦是給了國朝逐漸入駐黔州的契機。

然而那兩次的都沒有這一次米魯來的直接,張小公爺是借此徹徹底底的拔除了土司之制。

甚至連帶頭人制都一並拔除了,只需看著這些個頭人們現在把親族都一並領來就知道了。

王用敬看著邊上的田家人亦是同時感嘆,這張小公爺比傳說中的更厲害啊!

用上田家這破落戶,頓時變廢為寶!

有誰比破落後不得不四處行商求活的田家,更清楚各家土司頭人家底的麽?!

田家的人往邊上一站,這些土司頭人們即便是想要藏些許丁口田畝頓時變得不可能了。

除了土司們的田畝之外,王用敬還需要著人開墾大量的田畝。

原各軍屯都被召集了起來,一方面是告知他們現在軍籍轉民籍了。

順便讓那些逃籍的軍卒回來,他們就是想從軍也不可能再接收的。

但登記丁口後可以從布政使司憑丁口領取田畝,只需要一畝每年六鬥的租子就能耕作。

一堆之前的逃卒聽得這個小心滿心臥槽,呼啦啦的便往山下跑。

畢竟這能上戶籍誰特麽願意做野人啊,靠近城心裏都發慌啊!

另一方面則是讓他們這些經驗豐富的老農,負責帶這些打散的部族開荒、耕作。

這當然不是免費的,每月月銀一分、糙米五升就是給他們的工錢。

這價錢莫說在京師便是在粵北,那鬼都請不來。

可在黔州這已經是很不錯的工價了,一群老農們自然屁顛屁顛的跑來幫忙幹活兒。

土司頭人們並在沒黔州呆的太久,僅僅是數日時間將丁口田畝登記完畢後他們就啟程了。

帶著他們的些許親兵,交代家裏人好好配合布政使司後邊匆匆上路……

而隨著他們的離開,大量在山澗中的寨民幾乎都被遷了出來。

並將其打亂後重新分配,有著部族頭人的吩咐、親族的安撫亦沒出啥事兒。

而且到了地方還有良種、田畝派下來,那些老農數代居住於此語言不是問題。

官話的推廣亦被提上日程,老農們還得身兼教授官話事宜……

王用敬看著這如火如荼的場面,深深吐出一口氣。

這黔州,如今才能真正的算是入國朝掌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