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時報造聲勢,敕建顯忠祠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是最新一期《帝國時報》的時評。

上面評的是兩宮及勛貴們,聽聞陜西大災納捐救助的情況。

“鄉間地裂湧水泛濫,流而成河……蒲州城北地裂湧出沙水……”

“韓城甚重矣!來時聲響如雷,倒塌官民房屋五千余舍,報稱殆男婦一百七十余……”

“縣東八裏處遍地決裂,有長一二丈或四、五丈,湧水溢流成河……”

“……蔡家堡、嚴伯村等亦四處湧水幾成河……莊田盡毀,鄉野哀鳴,饑民嗷嗷……”

“陛下聖明!先免災地稅賦錢糧,著內庫撥付錢糧運轉各省、衛所助災民來京安置……”

“各武職勛戚皆感恩於上且知國朝庫困,自發納捐以助賑撫……”

此報一出頓時兩京十三省的百姓、讀書人,皆盡交口稱贊。

原本還有士紳、讀書人腹議,地龍翻身天子失德之類的話。

但這《帝國時報》一出,頓時沒了聲息了。

升鬥小民們聽著讀書老爺、說書讀報人嘴裏說的那慘狀,不由得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又聽得陛下愛護子民撥付錢糧,命衛所護送他們來京安置那必然得贊嘆。

誰敢保證自己這輩子,就一定不遭個地龍翻身、江河泛濫、澇旱蝗寒?!

陛下如此愛民,將來若是自己遭災了也有個盼頭啊!不至於一家老小等死罷。

官宦們交口稱贊則是因為國朝免去了錢糧稅賦,又將災民引往京師讓他們壓力驟減。

闊且沿途花用皆可錄於賬簿報於國朝撥付,這必然要稱贊啊!

士紳、大商、豪族們自然也會稱贊,每逢災年必生大量流民、饑民。

這些人若是在這裏不走一直呆下去,到時候人餓著急了啥事兒做不出來啊!

國朝把他們都引去京師安置了,那豈不是說自己就沒了風險了麽?!

還能趁機低價收購這些人的土地,這可是大大滴掙了一筆啊!

順便啊,自己等人再跟官府勾搭一番於糧食賬簿上做些許手腳……

那這大災中自家的存糧銀子,可不還得滾滾而來麽!

“此事還需麻煩錢公,夷州糧產一季三熟如今已是第二季可采了。”

禦書房內,此時除了弘治皇帝陛下之外就只有錢能、蕭敬、牟斌三人。

其余伺候的小太監甚至都被命令離開,外面則是由熊烈山親自帶著可靠的侍衛把守讓人不得靠近。

“大批災民湧入,必然會導致糧價大漲!甚至會有不法奸商,囤貨居奇!”

卻見張小公爺對著錢能,長長了做了一個揖。

“二十萬災民、京師百姓口糧、陛下威名,全在錢公一人矣!”

錢老太監激動的腿肚子都在打哆嗦,他個老太監何曾有如此之大的臉面啊?!

陛下、三大學士甚至朝堂上下、天下舉子讀書人都交口稱贊的風雲麒麟兒,如今卻對自己行禮致意。

而且人家這不是為私利求自己,乃是為陛下公事!還是在這禦書房內、陛下面前!

“小公爺放心,錢能雖是沒了根子的人卻是也知忠君報國之理!”

老錢激動的面皮都漲紅了,對著小公爺一個深深的回禮。

然後轉身對著弘治皇帝大禮拜下:“還請陛下放心,內臣就是拼了性命也必然不負陛下所托!”

“多了不敢說,五十萬石的糧食是能湊出來的!”

老錢敢說這話自然是有根底的,去歲他還只是牛刀小試那產出的糧食就可以讓他收上來十萬石了。

土司們繳納上來的大約是五六萬石,余下的則是那些個罪囚家屬們耕作產出。

看到了產出後土司們直接把整個寨子都遷出來了,手上的耕地那擴大了三四倍!

而且有了第一季的經驗,再有那些個耕作好手們的指點產量必然攀升。

老錢開始也沒經驗,那些犯官家屬沒幾個有耕作經驗的,又都是老弱還沒多少耕牛。

第一季種下來後發現老弱太多這田不好耕作啊,趕緊讓水師幫忙從閩南購買耕牛運來。

同時又再聘了一大批耕作好手前來幫忙,再將田畝嘩啦啦的擴出去了兩三倍。

新送來的海商、衛所囚犯們抽調出些許表現好的、老實的,一並協助耕作。

如此一來僅僅錢能手裏的官田,他就有把握能收上來至少十萬石。

土司們種糧食大發了,自然吸引到了其他夷州土司們的注意。

於是前來投靠錢公公希望能夠得到種植技術的土司、部族就更多了,錢公公那是來者不拒啊!

他們雖然手生但新開出來的田畝數量也不少啊,眼瞅都可以收獲了。

雖然他們繳納上來的頂多十來萬石,但這不妨礙錢公公可以從他們手上收購糧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