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勛貴兩宮皆納捐,國朝上下俱驚詫(第2/2頁)

他當時領受的職銜便是“欽差大臣兵部尚書督察禦史右督察禦史”,唔……很長。

馬文升、劉大夏等人見狀頓時傻眼了,按說一般內巡撫乃由吏部會同戶部推舉。

邊地巡撫則是默認由吏部會同兵部推舉,然而弘治皇帝這次居然連流程都不走直接讓內閣擬旨了。

甚至內閣三大學士、戶部尚書佀鐘、刑部尚書白昂,及新任禮部尚書張升皆無反對而稱善。

吏部尚書倪嶽、去歲剛剛升任工部尚書的曾鑒則是保持著沉默,他們顯然看出來勛貴納捐此事必有內情。

如今國朝勛貴最為尊貴者無疑為英國公家,成國公或許能說上話。

但要說一呼百應、眾勛貴皆服者唯英國公耳。

所以這些勛貴們突然肯納捐出錢賑撫災民,肯定為英國公家那位癡虎兒的手筆。

人家推動此事又不惜親身往賑撫、安置災民,那有什麽好阻止的?!

國庫現在雖然進了些許銀錢,可帝國四處漏水哪兒都得花錢啊!

人家勛貴願意掏錢還要親赴接回災民,這有什麽不好的?!

馬文升、劉大夏二人也不吱聲了,現在朝堂上他們的話語權變得極小。

兵部將逐步被削權已成必然,既然如此馬文升還有啥好說的?!

劉大夏這左督禦史現在基本就是個光杆司令了,手下不是在城外修造營房就是在夷州挖礦。

他這更沒心思說啥了,而且他上了好幾次奏折希望能補充禦史。

然而都被留中不發,這意思就很明白了:陛下覺著這禦史=狗屎。還是沒了的好。

朝堂上的紛紛擾擾張小公爺都不在意,他現在已經在指揮第一批的鑄造工匠們澆灌試驗中的銅炮。

華夏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廣泛的采用了泥範鑄造工藝了,甚至還衍生發展出來鐵範和熔模鑄造。

但張小公爺現在想做的是到十九世紀才出現,後來鑄造業中常用的工藝——砂模鑄造!

泥範法在當時很優秀,但鑄造出來還是會因為流動性、透氣性、密度……等等問題。

造出來的鑄炮會出現氣泡甚至坑洞,張小公爺現在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