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春闈終結束,生死撲面來(第2/3頁)

分發儒衫換洗三套,每套皆繡其名及所試春闈時間。

貢院內有明、靜二堂,明堂置於儒家經典、各朝大儒名著及每日《帝國時報》。

靜堂則是借取後讀書處,不得喧嘩、喧鬧。

春闈期間必須居於貢院,二人一間配有書桌、衣櫃、洗漱及茅房。

每日飲食貢院內供應,需往貢院內食肆排隊取餐……

更重要的是:此次會試是每日一考,寫完可拉動墻壁上號牌宣告交卷。

然後考官會在院監的陪同下,過來封卷並將其領出考場期間不得喧嘩。

雖然是新規但大家適應的也非常快,甚至覺著這新規方便多了。

舉子們到京師來應試的花銷也減少了許多,只需負擔路費便是。

禮部在這方面也沒有花多少錢,上次罰銀已經扣出這次春闈的用度了。

二月十二,三場春闈會試皆盡考畢。

十五,三大學士領銜、禮部諸官連夜批改後杏榜張貼。

中舉者自是喜不自勝,落第者黯然神傷……

十八,新貢院院監、禮部官員攜眾舉子做謝師宴。

其時歷任鄉試座師皆受邀前往,帝禦旨賜酬宴、英國公張懋及大學士李東陽主持。

著為永例,此後舉子科舉入京考前不得私訪。

謝師禦宴後那新貢院門前則是被人張貼上了一張巨大的宣紙,上書著一首新詞。

“誰復留君住?!

嘆人生、幾翻離合,便成遲暮。

最憶西窗同剪燭,卻話家山夜雨。

不道只,暫時相聚。

袞袞長江蕭蕭木,送遙天、白雁哀鳴去。

黃葉下,秋如許。

曰歸因甚添愁緒。

料強似、冷煙寒月,棲遲梵宇。

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

有解憶、長安兒女。

裘敝入門空太息,信古來、才命真相負。

身世恨,共誰語?”

上題字《贈弘治十四年惜別諸學兄賦》,下有“癡虎兒”三字。

一時間諸多失魂落魄的落第舉子們,不由得潸然淚下對著那遠遠的張家莊子長長作揖。

“一事傷心君落魄,兩鬢飄蕭未遇”道出了多少舉子的心懷,如何能不感慨?!

這裏的“一事”是指舉子們未曾高中杏榜之事,“兩鬢”那一句則是說頭發斑白飄動“遇”則是說機遇。

再往下的一句,“有解憶”則是杜甫《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之句,只是反用其意。

最厲害的是下面的落款,沒有用“玉公子”筆名、亦沒有用本名或者字號。

而是留下了他的幼名“癡虎兒”,這是以小輩親近的方式表達哀惜。

這首賦只是貼在了貢院門邊,卻沒有印上《帝國時報》。

意思就非常的明白了,這是我癡虎兒以讀書人的方式私人寫與大家的。

再有禮部、內廷官於貢院門外侯著,見他們出來後首先溫言安慰鼓勵並讓他們下科提前過來。

抵達後可以入住貢院,會有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定期講學。

隨後內官再拿出一個小木盒子,言道是陛下贈與諸學子的臨別禮。

內有紋銀十兩,金花、銀錠、芙蓉、如意,宮廷四禦餅。

並用帝鑒之謂曰“朝乾夕惕,莫與懈怠”賜字一小副。

還望再接再厲,預祝下科提名金榜!

這一番話、這一番做派,落第的舉子們無不感恩戴德連連對京師皇宮作揖長拜。

廿一,殿試前復試開考。

廿三,禮部宣布所有復試貢生全數通過,三日後正式開考。

廿六,新貢院院監、院內禮部諸官率眾貢士恭迎陛下、三大學士及六部主事親至。

鴻臚寺領眾貢士見禦前大禮畢,落座、陛下親出策題開考。

甚至這“殿試”都更名了,改為“禦前試”。

而且不似從前一般,非要把這些個舉子們丟大殿外露天跪著答題。

此次開考是每人一個書桌,還有椅子可坐。

就這一點來說,這些個舉子們可都無比感激那麒麟兒。

若沒他來提出弊端並推動,自己等人這次估計還是那麽慘罷!

考前為免饑渴及殿前失儀,禮部給大家都發下了辟谷丸。

每人都飲了些許煮沸的清水,並考試僅進行一個時辰而已。

廿九,早朝後帝臨文華殿舉讀卷式。

至三月初五,帝至奉天殿升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樂、鳴炮,正式傳臚。

至此,大明帝國弘治十四年科舉正式結束。

張小公爺此時眯著自己那雙漂亮的丹鳳桃花,看著面前高聳的一段城墻用手拍了拍。

“還算結實。”狗腿之王小周管家則是在邊上躬身道:“工匠們是按最好的材料來修築的。”

笑了笑,張小公爺照例賞了小周管家二百兩隨後領著妙安、足利鶴緩步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