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生事不成反遭議,貢生行險鬧螭虎(第2/2頁)

但最終都會不約而同的發展成為一個小團體,然後形成南京國子監那樣周一帆那樣的沖擊力。

大明中後期士子與官員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奇特的,士子想要依附於官員飛黃騰達。

同時他們又有些看不起某些官員的所行所為,既是怨懟又是羨慕。

官員可以扒掉某個士子的功名讓他一文不名,而同時作為制衡的士子又能用清議收拾掉一些官員。

這像極了大明朝六科對於六部的制衡方式,下無以為憑但可克上。

張小公爺自己並不知道又有人要趕著作死來折騰他,若是知道了……他還是無所謂的。

頂多是去國子監把他們都捏死。

弘治皇帝又把張小公爺找去了,今天的早朝散的很早。

或者說最近的早朝都散的很早,在大批言官被掃蕩了之後大家忽然發現朝堂效率居然提高了。

以往各部官員們提議一個事情就必然要有言官蹦達出來質疑一下,杠精還是撕逼得看最後發展。

但總之肯定會有言官蹦達出來惡心你一下,猶如癩蛤蟆在你跟前你還不能拍死他一般。

除了六部官員上奏的事情他們需要杠一下外,還會蹦達出來噴一下皇帝、勛貴、外戚……等等。

掛逼了一大票噴子杠精們,剩下的不是琢磨撈那些大海商就是琢磨怎麽扳倒玉螭虎。

於是一時間朝堂上大家居然非常和氣,六部處理日常事務無比順暢。

“這次牽涉的……實在太大了!癡虎兒,你看……”

弘治皇帝揉著自己的眉心,悠悠的嘆氣道。

在台階下的是憂心忡忡的劉李謝三大學士、戶部佀鐘、刑部白昂,還有悠哉悠哉的張小公爺。

原本東廠蕭敬、錦衣衛牟斌他們查三省海商勾結倭寇事件,再交予刑部。

最初的設想只是抓出一些個言官,頂多一兩個侍郎。

然而現在是朝堂上近乎七成的言官都陷落進去了,同時六部有五個侍郎也牽涉其中。

弘治皇帝在驚怒、惶恐之余,更多的是猶豫並生出一絲絲的絕望,這朝堂上居然陷進去這麽多人。

一個二個平日裏的正人君子,若非是查實了他們跟那些海商的牽連。

弘治皇帝甚至都無法相信,這些嘴上滿口仁義道德的朝堂大員們居然私下裏如此貪得無厭。

隨即弘治皇帝又不由得想到了明太祖,以《大明律》、《大誥》和《醒貪簡要錄》三大律令意圖遏制。

然而,結果卻實實在在的打了他的臉。

洪武十八年戶部侍郎郭桓盜賣官糧案,當時整個國朝上下大小數萬官員幾乎全數涉案!

以至於憤怒的朱元璋在查實後每部除尚書與侍郎外,涉案官員,一律處死!

經此一案各部尚書、侍郎,已然為光杆司令。

然而刹住這股風氣了嗎?!答案是:沒有。

洪武十九年,大明十三個省,從府到縣的官宦,大部分未及任滿,便涉案被誅。

同年批發榜任命的官宦,三百六十四人。

一年後除六人犯案被誅外,其余全部流徒。

這等於當年一榜出身的文官,全軍盡墨、無一不貪!

一念至此弘治皇帝不由得有些絕望,連太祖爺殺的血流成河都搞不定的事情……

自己何德何能,可以將其根絕啊!

“還未病入膏肓,自然有得救。”若是張侖大概猜到了弘治皇帝的想法,不由得撇了撇嘴。

太祖爺反腐力度是夠大了,但他的反腐不是沒有弊端的。

首先就是他沒有制定一個全面的機制,僅僅是依靠個人意志去執行這種政策。

這導致的是他身後允炆帝治下直接人亡政息,僅是壓制了幾十年白忙活了。

其次一點就是太祖爺實在太小氣了,一個正七品縣令一個月的薪俸僅七石五鬥,約五兩銀子。

可他還得負擔簽押、司倉、管監、管號……一大批人的薪水,還得養家糊口。

你這不是逼著他全家喝西北風,然後再幫你賣命麽!

更慘的是連退休金都木有啊,致仕等於要吃屎!這幾個人能扛得住啊?!

用聖人的框架去要求所有人,這不是要了親命麽!

“陛下,出事兒了!”還未及等張小公爺再開口,一個小太監繞過大殿來到蕭敬身邊耳語了幾句。

蕭敬臉色猛然一變,躬身對著皇帝道:“國子監不知何人,竟是在門前張貼檄文攻訐小公爺!”

“更有國子監貢生百余人一同喧鬧,稱之要往禮部要求徹查除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