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已經報名,你去考試(第2/2頁)

“不必這麽驚訝,你風雲麒麟兒聲名鵲起老夫就注意到了你了。”

卻見這位提學禦史撚著自己的胡子,笑眯眯的看著張侖道:“你遠在京師未曾聞我,但我卻通過同僚對你了解頗多!”

其實背地裏在了解張侖的人,又何止這位提學禦史方志方信之一個?!

三大學士的那句“天下風雲麒麟兒”,讓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間被吸引到了張侖身上。

他們無一例外都很想知道,究竟張侖有什麽能力以至於讓三大學士如此誇贊。

方志能就任提學禦史自然也是在京師裏有自己的根底的,所以張侖和三大學士在大殿中的考校他亦是略知。

最重要的是張侖數次被弘治宮中召見,尤其是在處置判罰前召見張侖尤為重要。

所有人都承認三大學士才華橫溢,有治國之能。

但那種處置方式顯然並非出自於三大學士的手筆,三大學士有才不假但他們的做事都是有固定風格的。

“劉公謀,李公斷,謝公尤侃侃”從這句話就說明,大明的官僚們很熟悉這三位的行事方式。

所以,這種破天荒的“停職檢查,以觀後效”的手法顯然並非出自於三大學士。

弘治皇帝更加不可能提出類似的處置方式,弘治皇帝有帝王手腕不假。

但他許多的謀斷極為依重三大學士,幾乎沒有出格舉動更別說這種破天荒的處置方式了。

再結合張侖在春闈案處置結果公布前,被宮中召見那麽真相就呼之欲出了。

那些處置的方案,極有可能是出自於這位風雲麒麟兒!

如果張侖知道方志僅僅是從書信的表述中,就猜到了他是處置方案提出者絕對會目瞪口呆!

古人從來就不笨,尤其這些混跡大明官僚體系多年的江湖老鳥們那更是不可能笨的。

他們與張侖最大的差距,大約就是數百年的見識、知識體系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