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大餅(第2/2頁)

文皎見她如此,放心一笑,再遠遠的看看玉兒那一桌,五個小姑娘也說笑得正開心,便專心和於巡撫夫人丁氏談論兒子孫子教育問題。

於巡撫已經官至二品,自然知道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他家也是從孩子一兩歲開始就教讀書習字,等大了三四歲,最晚不超過五歲,便請先生開蒙上課。

丁氏的大孫子於光遠前兩年便開蒙請了先生,二孫子於光卓明年也要去讀書。

正好青玉翻過年是三周歲,虛歲也四歲了,和丁氏膝下養的兩個孫子歲數差不多。

文皎聽了丁氏說於家請的先生是進士出身,雖然只是三甲,卻也覺得難得了。

大燕朝之中,教育水平最高的三地是京中,蘇浙一帶並山東一地。

京都是天子腳下,蘇浙富庶,山東是孔孟之鄉,自然都是人才輩出。

每屆會試殿試,若不是朝中為了各地勢力平衡,會多取它地之士,估計二三百的進士名額都要被這三地舉子包圓兒了。

而西北地廣人稀,進士舉子自然也不多。林海在揚州和京城都能輕松找到二甲進士給家中孩子上課,但在這裏卻要多費些功夫了。

說句不好聽的,這裏三年出幾個進士,自然是勤奮謹慎力爭上遊,連丟官的都少,哪兒那麽容易請來你家做先生?

於家這位先生姓東,年已五十二歲,一生仕途不得意,流轉各處做了縣令知州,倒是學問紮實,見識也多。只因身體不好,所以早早退下頤養天年。

恰是遇到於巡撫家要請先生,他自家雖然不願意再做官,但兒子孫子也都要讀書,能和於家攀上關系,往後自家孩子也能走得順當一些,因此到了於家任教。

丁夫人自然說得比上頭委婉許多,文皎從心裏還原了一下,笑道:“你家能找到這麽一位好先生,真是難得。我想著我家青玉正好也該上學了,不知道他方便不方便再教一個學生?”

文皎話中的意思丁夫人一聽便知,笑道:“先生那裏好說,夫人不棄嫌,什麽時候方便,只管把孩子送來,多一個同窗,也讓我家兩個小子知道厲害。”

聽了這話,文皎謙虛道:“青玉還不到三周歲,字都沒認全呢,哪兒有什麽厲害不厲害的。只要他讀些書懂得道理,我就知足了。”

這時提督夫人從氏問道:“今兒怎麽不見夫人家的哥兒?”

文皎便回說在他姐姐們的先生那裏上課呢,由此又引發了夫人們對教育自家女兒的討論。

因為開國皇後立下了選女官制度的緣故,大燕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家開始重視女子的文化教育。

秀才之女便可以入宮參選女官。若是選中在宮中服侍十年出來,不說才學能為都大有長進,只說得了的官位品級,可是與在朝官員同等的分量。

且一位五品女官出宮後,不管其出身如何,她在婚姻上的優勢,幾乎可以比擬公侯尚書侍郎之女。

就是六七品或是□□品的女官女史,身上也都貼著“皇宮認可”的標簽,就算年齡稍大些,也有不少人家求娶。

女官五年選一回,五年放一回,眼看著出宮的女官都得了好出身,親朋好友鄉裏鄉親的能不眼饞?

就算是不想讓女兒去參選的人家,有的也會讓女兒多讀幾本書,識得字。

朝廷重臣或是公候之女自然不需要參選,但世人皆有比較之心,眼看出身不如自己家的姑娘們都文采皆通,身上有一技之長,出身高的人家和閨秀本來就心氣兒高,也不想被比下去。

有些人家直接讓女孩子和兄弟們一起同先生上課,有些人家會另請女先生來家教學。

若不是林海文皎自江南回京時帶了三個族侄族孫,英蓮陸清又是別家女子,一同上課不方便,林家應也是男子女子一同上課的。

今日來的兩個姑娘,從提督之幼女從卓逸十三歲,軍糧道權文濱之幼女權燕秀十五歲,都是充作男子一般養大,性子都豪闊大氣,和黛玉三個十分談得來。

提督夫人從氏說著說著嘆了一句:“女孩子還是養得膽子大些好,養得和病貓兒一樣,出去不是白受人家欺負?”

文皎十分贊同這句話。

這世道本來女子就有諸多限制,三從四德就是女子身上的好幾道枷鎖。若是她們教女兒,還都教得只會“溫婉賢淑”那一套,被欺負了不懂反抗只會哭,不是讓女兒自尋死路?

她舉杯笑道:“當為夫人此話飲一大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