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2/3頁)

“只有你了。姜二姑娘,只有你的勸,他能聽進去了。”

皇後說到這裏,便已經站起身,瞧著架勢,竟是要向阿謠下拜。原本威嚴萬分的高貴婦人,此時連聲音都發顫。仿佛她現在不是什麽高高在上的皇後娘娘,只是一個憂心兒子的普通母親。

“本宮不是要你以身犯險,你只需要修書一封,修書一封即可。”

江南頻頻傳來太子染了疫病的消息,皇後先前還如何也不肯信。直至得到了自己派去的親信傳來消息,說太子高熱不斷,情形十分嚴峻,後果不堪設想。

她連下三道令,又是修書快馬傳過去,又是去求聖上下令,令太子遠離疫區,可是他固執萬分,說什麽也不肯舍棄那些患了疫症的災民。

他說,他要與災民同在。

這樣,他們才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從前即便明知道裴承翊身負重傷,皇後還是眼也不眨地便鼓勵他前去江南治水,因為覺得黨政之爭迫在眉睫,星點必爭。可是如今,真聽說太子這條命幾乎都要丟在江南,她才開始後悔當日的決定。

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慘劇,饒是冷情冷血的皇後,也不敢去想。

兒子命懸一線,她這做母親的這才自亂陣腳,在姜謠面前,連體面都丟了。

-

也不知衛國公是如何從中斡旋的。總之,阿謠最終還是踏上了遠去江南的路。

隨行運輸物資的,是朝廷的兵馬,其中大多數人都是衛國公手下的精兵。因為擔心阿謠的安危,明裏有衛國公手下兩員大將隨行左右,暗裏還特意安排了一小隊武藝高強的暗衛保護,可謂是準備非常充分。

這押運的物資,除了大部分是朝廷撥給的,還有一部分,是洛陽城中權貴捐募的。

這部分中,最多的就是東宮的東西。

聽說,太子幾乎捐出了自己整個私庫。

國難當頭,他身為太子,這樣的行為本無不妥。可是阿謠莫名就想起皇後那些話。

“太子連日高熱,命懸一線。”

再想到他這般做法,捐出整個私庫,就總覺得有些破釜沉舟,報了必死決心的意味了。

因為這個想法,從洛陽城到揚州路上這七日,阿謠都一直悶悶不樂。

只是鉚足了勁兒騎馬。

也虧得她馬術不錯,沒有用到馬車,一隊人這麽一路快馬加鞭,運著物資還只用了七日便到達了揚州,實在已經是極快了。

……

阿謠到揚州這日,才剛剛停了兩日的大雨又下起來。

給這原本就飄搖欲墜的揚州城,又添了幾分蕭索。

人道山雨欲來,風滿樓。

驟雨總伴著疾風,狂風呼嘯著卷來,阿謠是拽進了馬韁繩,才沒被這風將她纖瘦的身軀卷到馬下去。

只不過,將她戴著遮住臉的面紗掀去。

卷走了。

他們進城的時候本才剛近黃昏,可此時風雨俱來,滾滾黑雲壓在天邊,竟像是直接入了夜。

剛剛進揚州城,底下的人還沒來得及與官驛傳話,風雨就來了。

一時打得他們猝不及防。

衛國公派來的隨行將軍龐赟當即便上來請示阿謠:

“二姑娘,是要先去驛館,還是先將這些東西運到太子殿下那裏?”

現下風雨驟來,自然不方便再行運送,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不過阿謠主事,龐赟這才需問她一聲。

阿謠自然說:

“雨中行路多有不便,還是先到驛館去,待到雨停了再做打算。”

“是。”

現下風聲雨聲夾在在一起,天邊黑雲壓城,難以辨路,有識得揚州城路的作引,阿謠他們各個披著蓑衣,艱難地往官驛的方向行進。

可是,這馬還沒走出去幾步,嘈雜的雨聲中,竟然不斷傳來竭力的嘶吼聲——

“發水了!!發水了!快跑啊!!”

“又發水了!!快通稟太子殿下!!!”

“水勢太急,河堤被沖垮了!!快叫殿下!!”

“……”

阿謠隔著雨簾向著聲音的方向看過去。

那是數米之外的揚州城護城河畔。

喊出這些話的人並不是太子手下的官兵或者護衛,全是布衣荊釵的平頭百姓。

遇到危險的一瞬間,他們本能地響起太子。

水患盛行以來,太子爺親身動手,與官兵、百姓一起建壩築堤,事事親力親為。

揚州城乃至整個江南的百姓們都清楚,太子殿下與他們同在,他們的生死系於太子。

揚州城的護城河圍繞整座城,在城中四處皆有分支,原本是好事,可到了水患來臨時,則四處都是危險。

阿謠在隊伍前半段,雨勢太大,前頭引路的人瞧不大清方向,不知怎麽走的,轉眼間,竟帶著隊伍走到了護城河的一處分支前。

隨著暴雨傾盆而下,河水極速翻湧,像是有著隨時將人吞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