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2/2頁)

時間有時過得很慢,有時,又真的很快。

正如此時,幾步路的距離,好像霎時間就過去了。

一轉眼,阿謠就已經站到了寢殿門口。

她想起第一次來這裏的時候,滿心滿眼的愛意。

那時候從沒想過有一天從這裏離開的時候,竟然能這樣冷靜且決絕。

沒有想過回頭的那一種決絕。

伸手開門的一瞬間,卻疏忽聽見耳邊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然後下一瞬,倏然感覺一股淡淡的血氣湧過來,又苦又澀。

緊接著,她只覺身上一緊,竟是被人從身後緊緊攬在懷中。

與周遭湧上來的血氣相合的,便是男人溫熱的氣息。

或者說,灼熱的氣息。

落在她頸項邊,又燙,又癢。

令她心神恍惚。

此時此刻的情難自抑忍不住擁住阿謠的男人卻更加的小心翼翼。

小心翼翼地在她不耐發火之前,又匆匆將人放開。

單手替她開了門。

一直到阿謠站在寢殿的門外,看著皇宮的內侍將他領走,他方才湊在她耳邊說的話還在一遍遍縈繞。

“好好的。”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

他大約想的是,他擱在心尖上的寶貝,往後一定要,好好的。

沒有了他,她大約,也真的會更順遂。

雖然沒有提及,但是近日之後,兩人默契地達成一致

從此以後,你我二人,見面不識。從前種種,自即日起,一筆勾銷。

-

阿謠回到衛國公府以後,就大病了一場。

許久沒有出門見人,只是每日待在家裏,由素蕊跑腿,處理著些新桃玉坊的事。

不過,這樣閉門不出一心只關心事業倒也有好處。

因為前面那幾樁噱頭,新桃玉坊在洛陽城漸漸打開了聲名。

誰都知道這不起眼的玉坊的幕後東家必然是非富即貴,少不得是哪家勛貴人家。

這裏東西時興,做工精巧,用料又考究,還時不時有些奇思妙想,一時之間在洛陽城頗有風頭。

阿謠也靠著新桃玉坊賺了不少錢。

甚至足夠她將周圍幾個鋪子也給租下來,準備做一個集玉坊、成衣店、酒館、首飾鋪等等為一體的大型市場。

她從前在蘇州長大,那裏貿易更為發達,她自小耳濡目染,學到了許多,便在這京城中用得如魚得水。

又背靠衛國公府,一切事情做起來便順暢多了。

……

外面的事情幾乎沒人敢跟阿謠提起來。她被太子擄走的事情似乎因為那日暴雨沒什麽人瞧見,又或許是因為有人刻意壓下來,總歸,一切風平浪靜。

不過阿謠還是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的。

比如。

那日太子被皇帝召去以後,被皇帝親手執了長鞭,打得皮開肉綻。

聽說是皇後跪地哭求,才讓皇帝網開一面。

再比如。

映月閣裏多了個小丫鬟。

名喚寶菱。

寶菱說,她是求了太子殿下的恩典,才得以過來照看小姐。

不過她有幾句話沒跟阿謠說。

卻恰好被阿謠聽見她和月心說——

“我與太子殿下說了小姐從前待他諸般用心,說了小姐從前如何的委屈難捱,也說了小姐當時難堪的處境……太子殿下他、當時就連吐了三口血。”

阿謠沒放在心上。

不過還有另一件,倒是讓她驚訝了。

那就是永昌伯府秦家人被林相府上的小公子林銳指點,抓到了私相授受的秦宜然和桓王。

抓到的時候,兩個人正衣衫不整。算是,百口莫辯。

之後秦家人就咬死了要求桓王娶秦宜然進府,賢妃又咬死了不肯。

最後,還是賢妃用秦宜然未成婚就與桓王胡來的由頭拒絕,兩方最終各自妥協一步,娶了秦宜然做桓王側妃。

賢妃本還有心想求皇帝賜婚讓阿謠做桓王妃,只可惜衛國公府也以秦宜然的事情作伐,咬死了不從。

這才將此事掀了過去。桓王妃的位置,最終還是落到了賢妃母家林家某個族叔家裏的一個小姐頭上。

令阿謠啼笑皆非地是。

因為桓王求娶阿謠不得,自此坊間便有傳聞,說桓王愛而不得只好找了秦大姑娘這個長得與阿謠相似的人,做替身。

……

顧隨來衛國公府找阿謠的這一日,難得的晴天。

阿謠的幾個商鋪已經裝修一新,只待營業。她連日未出門,正準備借著這個機會出去看一看,不料還沒出去,就撞見了趕來的顧隨。

他似乎是蓄謀已久,一見著她,便頗為鄭重地說一句:

“阿謠,我有要緊事跟你說。”

阿謠不知道他的要緊事是什麽,只是這兩日隱約聽她爹說,阿隨他要從軍了。